身份证取代户口簿彰显重大进步

2010年05月04日 10:43   来源:中国网   张玉胜
    从今年5月份开始,广州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更换统一的广州居民户口簿,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登记为“广州市居民户口”。同时,广州将实施以身份证为核心凭证的社会管理模式,推进以身份证系统取代属地户籍管理进行社会管理的模式,将身份证号转变为一个身份证信息综合管理号,将个人和家庭以及婚育信息、就业收入以及财产情况、信用守法纳税记录、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资料,以及义工、志愿者等事项一并纳入全市统一的身份证号数据库中。(4月30日《广州日报》)

    中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有着不同的社会身份,享受着事实上不同的国民待遇。在城乡居民没有流动的静态格局下,城乡居民各自按照城乡两个不同的参照体系进行身份识别和角色认同。随着大量农民工流入城镇变为“城里人”,生活、工作在同一城市但户籍不同的公民之间的身份差异和劳动、居住、福利、教育、医疗等权利的不平等待遇凸显,破除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的人为藩篱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同时,以属地户籍为主的社会管理模式受到冲击,以身份证系统取代属地户籍进行社会管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彰显社会管理进步。其实在国外也不乏有用身份证作为社会管理凭证的成功范例。在美国,根本没有户口本这些东西,而是用一个几乎涵盖了公民全部生活的“社会安全卡”作为社会管理凭证,代表居民身份证明的“社会安全卡”就是其个人的社会保障号码。笔者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解读实施以身份证为核心凭证的社会管理模式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

    首先,有助于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一证化”管理。目前,我国公民的个人信息散落于公安、人事、金融、工商、医院、电信等多个部门,公民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公民办事办证多费周折,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更是防不胜防,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保障公民隐私成为公众呼声。实施以身份证为核心凭证、集公民各种信息于一体的社会管理模式,有助于整合个人信息资源,消除个人信息中的抵触现象,提高个人信息的使用效率,也便于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当然,“一证化”后的个人信息管理更需要在保证其安全、快捷、准确、权威性等方面制定强化措施。

    其次,有利于从制度上防假、识假和打假。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多头管理,各司其职,部门之间使用的公民信息不构成关联,使得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假年龄、假学历、假身份、假证书、假履历、假档案等应有尽有,甚至会出现“王亚丽”这个浑身是假的“假人”。个人信息可以根据个人利益需要随意篡改。实施公民个人信息的身份证“一证化”、集大成管理体系,有助于各项信息的相互印证和关联,防止信息不对称和弄虚作假。同时也将大大提高偷税漏税、骗贷、骗住房保障、骗低保等行为的犯罪难度和犯罪成本。

    其三,有益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以身份证为核心凭证的社会管理模式,隐去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首先从“身份”上消除了城乡二元户籍管理现状,有利于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公民的迁徙自由;有利于消除歧视政策,实现城乡的公民身份平等,促进城乡和谐统一。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政府可通过法律服务、医疗保障、就业援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教育投入等各种服务管理方式,有效实施对城乡户籍一元化改革后登记为“居民户口”人员的服务与保障,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

    以身份证系统取代属地户籍进行社会管理,表面看是户籍管理方式的变更,实际上不啻于一次深刻社会变革的序幕。它是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亦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进程。笔者真诚期望,各级政府从户籍管理改革入手,积极稳妥地推进便民利民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以务实惠民的具体行动,实现党和政府“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的庄严承诺和神圣使命。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