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罚款经济”怎么成了“百足之虫”?

2010年04月28日 10:22   来源:光明网   柏文学

  为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湖南株洲给当地交警下达查纠任务,并且考核与奖金挂钩。凡在每月考核中分组排名第1的,奖金按上浮20%的标准下拨;凡排名最后的,奖金按下浮20%的标准下拨。(红网4月27日)

  “交通管理”没有错;“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也没有错;“查纠”没有错;“交警查纠”没有错;可是“给当地交警下达查纠任务”恐怕就经不起推敲了;“排名最后的,奖金按下浮20%的标准下拨”,只能说是荒谬之极,荒诞不经。

  显然,如果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那么就必定无错可究,却要求完成纠错任务“按机关、路面民警折算后的人均数达40起/半月,计25分,每少一起扣0.2分,人均每超额完成1起/半月,奖0.2分。”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当然,整齐划一的局面不会发生,至少不会维持太久,总会有一些人有意无意违反交通规则,并被火眼金睛的交警发现,上来纠错并进行罚款。可是谁能保证有足够多的人和车违规违章让交警来纠错罚款呢?说这个“与奖金挂钩”的“纠错任务”荒谬之极,原因就在这里。

  为什么说是荒诞不经呢?交警为了保证自己的饭碗,为了保证自己的奖金,既然无法对抗这样的“纠错任务”,就只能执行之,违心执行或者乐意执行。如果无错可纠,或者少错缺纠,无法完成“查纠任务”和罚款指标,怎么办呢?能够想到的办法,大概就只有“钓鱼执法”、“暗挖陷阱”、“无理苛刻”了。钓鱼执法在上海被披露后,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了。“暗挖陷阱”就是把标志搞得很小,放在不起眼处,掩在树荫下,暗中拍照。“无理苛刻”就是规定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譬如可以开20迈的街道规定为10迈乃至5迈,让那些没有足够耐心或有急事的以及跑生意的,受罚吧。

  罚款经济至于交警以及其他执法人员,等同于给医生下达用药指标和患者检查指标,完全是逼良为娼,驱善为恶,结果是坑害服务对象。执法,本来是维护公共治安,维护交通秩序,维护社会和谐,但在“查纠任务”和“罚款指标”与执法者奖金联系在一起,结果就是破坏社会和谐,制造社会对立,让百姓不得安宁。为人民服务,成了彻头彻尾的“为人民币服务”。

  罚款经济,远非湖南株洲今日始,也早已引起沸腾的民怨和大众的愤怒谴责。可是罚款任务依然堂而皇之大行其道,真可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