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协调发展

2010年04月23日 15:27   来源:天津日报   —— 李瑞环同志在天津城市协调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1988年3月12日)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天津人民的老市长李瑞环同志《务实求理》一书近日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李瑞环同志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文章,生动反映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历程,集中体现了李瑞环同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和理论问题的精辟论述和思想结晶,充分展示了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治国理政相结合的理论底蕴和创新实践。

    李瑞环同志的讲话和文章具有鲜明特点和清新文风,淳朴里蕴藏哲理,平实中饱含睿智,细微处彰显博大,情真义深,言精意远,处处闪烁唯物辩证法的光辉,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报今天特从书中摘录《论城市协调发展》一文刊发,这是李瑞环同志1988年3月12日在天津市城市协调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时隔二十多年,我们今天重温,依然感到如沐清风,备受启迪。这篇文章不仅为我们领略和学习李瑞环同志关于城市建设的深刻思想和语言魅力提供了鲜活范本,而且对于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次城市协调发展研讨会是我提议召开的,请这么多专家、领导来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在我市还是第一次。开这样一个会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弄清楚“协调发展”对于整个城市工作的作用和意义,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这个重要原则。我先讲些想法,和大家一块商量。

    一

    我个人认为,“协调发展”应该是城市科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做好城市领导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或者叫基本的领导方法。

    大家知道,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之间,以及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坚持联系的观点,就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考察事物,充分注意到构成这种联系的条件及其变化,坚持协调渐进,注意整体效应。

    整体不是各个部分、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按一定规律结合而成的统一体。古人说:“倾国宜统体,谁来独赏眉”。从单个看,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嘴,都是挺不错的理想的五官,但是,如果它们没有按一定的规律结合而成,鼻子、嘴、眉毛、眼,摆得不是地方或者互不成比例,那就会成为丑八怪,吓人一大跳。这个规律简单地说就是整体必须协调。不协调就会出问题。当然,五官的协调还只是人体外貌的协调;人体内部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就更复杂也更要紧了,哪个部分出点小毛病都可能引起发烧、全身难受,抵抗力下降,出大问题。一个协调的整体可以具有大于各个部分或要素简单相加的新的功能和性质。如果不注意这种协调或者破坏这种协调,那么事物的功能和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整体遭到破坏。比如一辆汽车,从大的方面说,由启动、传导、控制、运载部分组成;再进一步细分析,每个部分又各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构成,无论缺了哪一个都不行。但是,如果零部件都齐了,而且单个看质量也都不错,是不是一定能组装成一辆好汽车呢?也不一定。更重要的是,必须注意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各个部件和零件之间的配合协调。一辆好的汽车,起码要说跑起来平稳,坐下去舒适,驾驭灵便,操纵自如,既节能省油,又经久耐用。关键就在于其结构合理、关系协调,如果结构不合理、彼此不协调,即使各部位都不错,整个汽车也好不了。到处有摩擦,内耗丛生,怎么能高效节能?齿轮总打滑,吃不上劲,怎么能高速平稳?要直走轮子打晃,要拐弯前轴不转,结果只能以抛锚告终,还谈什么经久耐用?不协调,整体受到了破坏,既没有了平稳的发展,也无法再持续地发展。协调,是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据有关材料,一部汽车的零部件参数是10的5次方;喷气式飞机的零部件参数是10的7次方,往往一个铆钉的长短或重量就可能影响飞机的稳定和速度;而一个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单元参数是10的8次方,如果是改造一个老城市,参数就要多达10的9次方,上亿个,比汽车、飞机要复杂得多,是万万不能掉以轻心的。

    城市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整体,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同样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功能是多方面的。因此,研究城市必须认真研究这种关系,并找出各个方面之间不够协调、不够稳定的地方;通过工作,使整个城市协调、平稳、持续地向前发展。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它的多种功能,使其在发展商品经济、提高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研究城市建设,必须注重宏观的、综合的研究。不能就项目论项目,或者就工业论工业,就商业论商业。要将城市作为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个载体,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复合体来进行研究,决不能只是从某一个局部孤立地看问题。要从市情出发,根据整体性原则,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等各个方面的关系。除了必要的生产设施之外,还必须按比例配套地发展城市供水、排水、道路、公共交通、煤气、热力、供电、通讯以及其他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需要的基础设施。这些既是发展城市经济、满足居民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发挥城市多功能作用的必要前提。它们之间不协调,城市就会“翻车”。过去,人们用小生产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在农村开荒种地就可以发展农业,在城市多盖工厂就可以发展工业;或者认为“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就是多盖工厂、发展工业。这种认识把城市看得过于简单,忽视了城市复杂的特殊性质和综合功能,硬把我们的城市降低到只是工业生产一项功能的“地域”,使城市无法发挥自己的整体效益。这是吃了大亏的。至今我们拿不出一个像样的城市来。这几年,天津的城市建设是下了一番工夫,取得了一些成绩的。现在有的同志觉得搞多了,他们想使经济,特别是工业上得快一点,其出发点是好的。但他们没有认真分析我们城市这个有机整体,搞清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常常是绝对地、孤立地、非此即彼地看问题,缺乏系统、整体的观念,不注意协调发展这个规律。事实已经证明:如果水、电、交通、通讯、商业、文教、卫生、住宅等各方面的建设跟不上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生产的发展。天津正是由于注意了正确处理工业、各项事业的发展同基础设施的关系,才有了这几年稳定协调的发展形势。

    协调、稳定对我们的各项工作实在太重要了。我们回顾一下建国以来的历史,许多事情总是干一阵又停下来整顿一阵,走得急、停得长,大起大落,损失实在太大。一条很重要的教训,就是忽视协调渐进。在经济建设中,先行后续的连续性和各个方面相互制约的整体性是不容忽视的。做任何事情,只有对其整体的每个组成部分通盘考虑,统筹安排,才能协调地、稳定地、持续地发展。同样,社会发展中许许多多的事情,如果不注意研究它们内在的和相互制约的联系,不注意其整体的协调发展,不讲“微调”,只搞“大修”,没有不吃亏的。

    二

    当然,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要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实现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客观事物本身是不断发展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协调、稳定、平衡都只能是相对的。另一方面,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的过程。先知先觉、百战百胜的领导者和指挥员,事实上是不存在的。聪明的领导者应善于审时度势,驾驭局面,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及时总结经验,尽量减少失误,避免大的挫折和失败。(下转第2版)

    (上接第一版)

    长期以来,从工作指导上看,所以造成不稳定、不协调,有思想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历史和政治方面的原因。其主要表现:

    一叫急功近利。“大跃进”、“公社化”等许多经验教训表明,我们犯错误出问题,很多是失之于要求过急过快。形势一好转、一顺利,就头脑发热,胡乱折腾,几乎成了一个顽症。许多时候因为不顾客观条件,脱离国情,脱离实际,以致欲速不达,事与愿违。譬如,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成绩固然很大,不容否认,但也有过急、过粗、过分之处。由于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指导上存在片面性、单打一,常常把复杂的事情看得过于简单,顾此失彼,不讲协调,对我们的事业造成了极大危害。我们在战术上对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应该抓紧抓实,力求速战速决,而在总体上、战略上则要注意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力求迈小步不停步,少走弯路回头路。要坚持量变,不能停顿;同时把握突变,在时机成熟时不要犹豫,敢于突破。历史的人只能做历史的事,既不能做超越历史条件的事,也不能逃避历史的责任,具备条件或可能创造条件的事也不努力去做。中国国大、人多、底子薄,10亿人口、8亿农民,而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区的情况差别很大。在这样的国情下搞改革、搞建设,必然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准备若干代人的艰苦奋斗。我们共产党人以改造世界为己任,谁不想把事情办得多一些,把建设搞得快一些,问题在于是真想、实想,还是假想、空想。真想快,只能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摸着石头过河,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干,而不能不顾客观条件,操切行事。这样,按规矩办,循序渐进,看起来慢一些,实际上是快的。有人讲,中国是一个巨人,只要稳步走,步子就是大的;只要不摔跤,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最可怕的是自己折腾自己,自身先发起烧来。我认为这话是非常深刻的。

    二叫主观片面。凡属重大政策措施,都应该在全面认真地调查研究、审慎周密地分析测算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具体方案,经过比较、选择、论证和典型试验,再最后敲定下来,颁布实行。可是,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是这样。有些政策、措施、意见、办法,是某些人主观意志的产物,或者是少数人在屋里憋出来的。由于产生得简单,改变起来也就比较随便。常常是今天一个精神,明天又一个精神,而这些精神又常常相互矛盾,使人们无所适从。加之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和宣传理论工作者,不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的结合中引出正确的观点,借以指导和解释现行政策,而是常常跟着“风”跑,习惯于按照所谓的政治气候和某些领导人的意志来阐述理论、回答问题。来一个政策,他就宣传该政策如何重要、如何有理;政策调整了,他又说变得如何应该、如何及时。这种决策上的主观性和理论上的摇摆性,是我们许多方面的工作缺乏客观的、全面的、长远的考虑,许多政策缺乏科学性、连续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问题不解决,所谓协调就是一句空话。不协调就一定不稳定,不稳定也就一定不能持续发展。城市工作也是这样,单靠长官意志,单凭主观愿望,而不去下功夫研究城市固有的规律,这不行。不是讲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吗?所谓实,就是客观实际,就是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就是事物自身固有的客观必然性。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提倡唯实精神显得非常重要。我相信,只要把各方面的人员和专家发动起来,花一点时间总结一下我们过去的经验教训,同时注意学习研究一点国外城市建设的经验,我们的城市一定会建设得更好。

    三叫运动方式。我国的革命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靠枪杆子取得政权的。因此在建国以后,农村的痕迹,战争的色彩,运动的方式,常常在我们的工作中反映出来。强调一项工作重要,就只讲一点,不及其余;要统则统得过多过死,要放则放得无约无束。其结果,往往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纵向不衔接,横向不协调。城市建设也沿用了不少政治上“左”的一套做法。我们的城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自然经济加产品经济,比如商业的主要功能还停留在“保障供给”上。城市究竟建成一个什么样子,它有些什么样的功能,这些功能相互间的关系怎样,如何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上去把握这些关系,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诸如此类的问题,直到今天,我们还缺乏一个比较明确比较统一的认识。所以我希望天津的专家、学者能够结合天津的实际,研究一些既特殊又一般的东西。讲特殊,是城市相对于中国广大农村而言;讲一般,是指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通过这样的研究,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规范我们的行为。总之,如何从旧的、“左”的一套做法中解脱出来,用反映客观实际的新观念、新原则、新方法来组织我们的经济工作,建设和管理我们的城市,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一件必须抓紧做而做起来又难度很大的事情,但也是一定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当然,造成不协调的原因还不只这几条。其他如旧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中的种种弊端,也是导致各种关系失调、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体制方面的问题,中央正在逐步解决,但就主观因素讲,认真研究和纠正前边讲的这几条,我个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三

    有权力的人研究学问有个毛病,就是常常受权力的支配,而权力又常常使人不客观。因此,我把这个问题交给诸位,请大家来研究一下,城市究竟怎么搞法,怎么才能使我们协调发展得更好一些。我以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是要协调生产与生活的关系。历史的经验表明,每当我们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对立起来,把生产与生活对立起来,以至长期不注意改善人民的生活,甚至使人民的某些困苦越来越大的时候,不但生产上不去,还得被迫退下来实行调整,再回过头来搞生活。而人民的生活的改善,又只能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地加以解决。超出了经济许可的范围,片面追求提高生活水平,其结果必然是把经济搞乱,造成经济困难,反过来妨害人民生活的提高。如果许愿过多、过大,把群众胃口吊起来,其结果是,尽管我们尽了很大努力,群众也不会满意,反而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牢骚和不满情绪,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影响生产和经济发展,最终还是影响群众生活。所以处理好协调好生产与生活、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们必须时刻注意的大问题。我们的观点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随着生产的发展,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好。无论如何不能为了发展生产而紧老百姓的腰带,把城市弄得越来越破。如果这样,就会使人觉得生产是件可怕的事情,生产上去了,老百姓就倒霉了,物价也上去了,房子也没了,路也不修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印象:还是别发展生产的好。总之,把生产和生活对立起来,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要协调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城市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城市的功能,取决于城市这个载体的能力。离开了城市载体的能力,谈经济如何发展,最终只能是空中楼阁。交通不发展,运不进来,拉不出去,经济怎么搞上去?水、电、热不齐全,各项功能不够用,生产怎么能提高?最近几年,我们在解决城市基础设施,比如水、路、气以及其他设施上,花的力气是大一些,抓得比较突出些,力量比较集中些。这些基础设施大都是从经济发展需要出发的。事实也证明,这些基础设施的社会效益是相当可观的,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可以肯定地讲,城市建设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讲,城市建设也是花钱的,而且是花大钱的,要搞好,必须十分细致、认真。胡搞乱搞,可以把家搞穷,把经济搞乱。老百姓讲“土木之工不可不动,不可擅动”,就是说要量力而行。如果脱离实际,企图把长期的欠账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或是不分内容,不分轻重缓急,什么都要大上、快上、全面上,上得过于急、过于猛,超出了财政的能力,影响和冲击了其他的工作,使经济关系紧张而不协调,必然造成难以为继的局面。其结果必然是妨害了整个经济的发展,造成大下的局面。建国30多年来,对城市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统一。反映在城市建设工作上,表现为有时候头脑发热盲目大上,超出了财力的可能,造成经济上的困难;有时候又忽视了适度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盲目大下,使得“骨头”和“肉”严重失调,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后劲。这种现象,30多年中多次反复,很需要深入研究,认真总结,使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更加协调稳定地发展。

    三是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农村和城市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而发展的,农村要发展,必须依靠城市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武装与支援;农民要富裕,就必须研究如何服务城市。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农村的富,许多是通过服务城市来实现的。所谓服务城市,主要是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农村对城市的需要了解得越深,与城市市场联系得越紧,越能够适应城市改革的形势,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才能越快,规模才能越大,农民富裕的程度也才能越高。天津的农村背靠大城市,它本身就是城市的组成部分,与天津市区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它服务大城市的方向就更加明确。城市要发展,必须研究如何支援农村,通过城乡改革的衔接,建立城乡经济综合发展的新格局,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帮助郊县走上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前列,率先富裕起来。这既是农村对大中城市的要求,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城市经济发展上讲,必须十分重视占全国人口总数80%的广大农村,面向这个最广阔的国内市场。农村的商品经济不发达,农民不富裕,工业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路就受到极大的限制,就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而城市附近的郊县,又是城市副食品供应基地,城市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市场的繁荣,乃至安定团结大好局面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郊县农村的状况。城市支援农村越好,农村发展就越快,农村服务城市的条件就越充分。因而城市支援农村,就是支援自己。如何使城市把郊县农村看作自己发展的基地,使农村把城市的需要看作自己发展的方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协调工作,使城乡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还有许多必然王国,需要探索一条比较符合客观规律的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

    四是要协调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现在,人们对经济工作谈论很多,当然,经济的问题还应主要从经济工作自身去研究,但也不能就经济谈经济。经济问题说到底是个生产力问题,而发展生产的根本问题是个生产者的情绪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职工的思想觉悟和积极性。不把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职工之中,不真正形成一个心齐气顺、同心同德干四化的政治局面,再好的经济方针、经济政策、经济构想,也难以顺利实施。当前要下功夫理顺群众的情绪,这是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讲天津这几年取得了一些成绩,干成了一些事情,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全市人民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形成了一个好的民风民气。小平同志视察我市时,对天津群众的精神面貌和觉悟水平给予很高评价,说:“群众高兴了,事情就好办,也容易办好”。实践证明,要理顺群众情绪,单靠经济手段是远远不够的,那种企图单纯用金钱买积极性的想法和做法更是错误的。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地反思。这几年钱花得不算少,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快、幅度之大,是建国以来少有的,但为什么有些人还那么大的气,积极性远不如过去,究其原因,我看主要是这几年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忽视或者说抓得不够有力。我毫不否认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强调按劳分配、物质利益的重要性,使职工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建立在关心自己切身利益的基础上,这是我们摒弃“左”的做法,在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成果,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不讲政治、不讲觉悟。失去了这个优势,我们的许多工作也就失去了动力。再者,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这几年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而出现的一些现象,确实是不祥之兆,令人担忧。如果我们其他方面搞得热热闹闹,而忘掉了这件具有全局意义的大事情,那么,四化建设就可能走偏方向甚至半途而废,那将犯大的历史错误。

    五是要协调领导与群众的关系。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办事要依靠群众。不论什么事,如果脱离了群众,得不到人民的理解、支持和拥护,就一定不能办好。因此,任何领导,要想办好任何事情,就必须研究解决群众情绪问题。而如果没有人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关心他们的利益,群众的情绪就一定不会高,也就一定不会真正地积极起来。群众需要领导,没有领导,群众的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提高到高级程度。领导必须取得群众的信任,没有群众的信任,也就不会成为真正的领导。而这种信任,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自己吹不出来,靠耍小聪明骗不出来,只有靠实心实意地、尽心竭力地、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逐步地树立起来。“你们为我们办事,我们为你们作劲”。这个普通群众的朴素语言,概括了许多工作的原因,也讲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当前,领导干部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能否经得起执政的考验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克服和抵制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真正做到廉洁从政的问题。是为人民奉献还是向人民索取,是立志做大事还是追求做大官,这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的分水岭。凡是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都应当联系实际学一点历史唯物主义,真正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群众第一的观点,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做到心里装着人民,办事想着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通过自己的工作和服务,使人民真正获得利益。那种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当官做老爷,严重损害群众的利益,甚至贪污腐化、腐败堕落的干部,是注定要被历史淘汰、被群众唾弃的。

    天津目前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刻,在这种形势下,天津下一步该怎么走?搞得好,今后几年将会有更大的变化;搞得不好,弄乱套了,下一步就会越走越难。为了使这个问题的讨论能深入展开,很希望大家进一步敞开思想,各抒己见。学术讨论与工作部署不一样,与下级服从上级、地方贯彻中央的指示不一样。大家可以放开来谈,包括对天津这几年的做法和我本人的一些做法,只要认为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我建议举行这个研讨会,绝没有让大家来论证我的意见是对的这个意思。天津的科学工作者应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要求自己,使天津城市协调发展的研究取得新的突破。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