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哀悼日”既要缅怀又要铭记

2010年04月21日 09:16   来源:千龙网   杨红兵

  据《中新网》4月20日报道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此后余震不断,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截至4月19日22时,玉树地震遇难人员已达到2039人,失踪195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即5月19日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再次为普通公民而降,以国家的名义给予死者最高的尊严,这彰显以生命为重的人本理念,向世界再次展示人性化一面。

  玉树地震如恶魔般吞噬了两千多条鲜活生命,姹紫嫣红的家园瞬间满目疮痍,一地废墟,山河失色,天旋地转,你们因失去亲人而痛不欲生,我们因同胞陨落而唏嘘不已,凄婉哀伤,人人自危,惶惶不安。不屈的你们将泪水散向废墟,在各方援助下挺起脊梁,用坚强、坚韧、豁达重建着自己的家园,昔日破碎的故土渐现涅槃后的绿色,孤独忧伤的心灵创伤已内化为憧憬未来的达观坚强。

  今天,举国哀悼这场灾难,那时我们不仅要缅怀那些无辜陨落的生命,感受过往的痛苦、悲伤,更要珍惜经历大难后的生命,思考如何快乐而有价值的活着。哀悼之外更重要的是铭记和传承在抗震救灾中整个民族所表现的性格和精神,以笔者之见,值得铭记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是,地震让整个民族空前团结,挺起不屈的脊梁,震出一种坚韧、顽强、达观的大民族性格。玉树大地震让浮躁的社会心态趋于平和;人们在哀伤、同情、关爱和援助之中,拉近距离,彼此的心灵得到了洗涤、抚慰和纯净;更可贵的是灾民在大灾面前再现中华民族大性格---坚韧、顽强、乐观。国难当头,自上而下,团结一心,悲伤而不愤怒,痛苦而不压抑,无奈而不绝望,民族性格在灾难中日渐成熟。

  二是,坚守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科学发展精神。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譬如胡锦涛指导灾区工作时表示,当前抗震救灾"第一位的任务还是要抢救被困人员,珍惜每一个生命"。这既体现了尊重人的生命权、生存权,构建民族共同价值观。尊重人的生命,把人的安全放在最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以人的利益和幸福为最初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些是此次政府制定政策、行动的指南。经过这场大劫难的洗礼,政府措施更贴近百姓实际,满足民生迫切需求,但问题是如何将这一服务制度常态化,并始终保持政府有这样一种服务精神。

  三是,尊重生命,珍爱亲情,这是大地震留给人们又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劫难而幸存的人们,用泪水涤洗废墟,用坚强重建家园,对生命更有着刻骨铭心的感悟。经过大难的人会更能疾他人之苦,奉献爱心,这样的人满怀仁爱之心;经过大难的人会更珍视生命和珍惜亲情,而淡然物质上的得失,从而过恬淡而幸福的生活;经过大难的人意志会更坚韧,能攀越一切艰难险阻,挑战人生的极限,这样的人能更快地赢得成功。

  地震离我们虽远,但我们的感触却很深,勿以为尚有大把光阴可以蹉跎,从今天做一个惜时的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珍视拥有的每一天,珍爱亲人,善待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爱荡漾身边,让世界充盈着爱。同时反思大地震的经验与教训,反思个人生命历程的宽度和高度,坚守价值,改正谬误。这些都是哀悼日我们需要铭记的。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