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决定,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据4月20日《新华网》)
公众一如既往地生活着、忙碌着,时不时还在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与卖菜的大婶,隔壁的王妈争得面红脸赤。可在青海玉树,一场地震,打破了原本的宁静,带来了死寂一般的痛苦与嚎叫……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公众捐上钱财支援,可这对抗震救灾而言,不过杯水车薪。他们的房子没有了,甚至亲人也离去了,内心的痛苦才是真正的折磨,本来之前还在欢声笑语,这会儿就阴阳两隔,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与那些充满温暖的细节交织在一起,让公众再次不由自主地留下感动的泪水。
面对与生命顽强抗争的人,面对那些已经逝去的灵魂,还有那些依然消失却极有可能随时被发现并且诞生奇迹的人,公众应该给他们深深地鞠躬——尊敬、哀悼与期望杂糅其中。应当承认,此情此景,国务院决定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哀悼,决定4月21日为哀悼日是深得民心的,两年前,我们也为汶川同胞有过类似的举动,降下的是旗帜,撑起的是希望,带来的是力量。
不得不提,这次哀悼活动是相当人性化的,下半旗哀悼也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也罢,都不会影响公众的正常生活,却又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全国人民与青海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用一颗安静的心去感悟那场灾害,用宁静的环境去慰藉那灾区的人民,全民同悲,心连心,手牵手;用悄无声息的哀悼去告别那些游走的灵魂,让他们在天之灵得到安生。这种人性化的措施,既不影响全国人民的正常生活与学习,又能向灾区人民传到一种悲惋,凸显了温暖情愫,充满人性的大爱。
我们在默哀,在为灾区人民祈福;专业人士在行动,在争分夺秒地挽救理论上还存在生命奇迹的人;记者在连夜追踪,跟踪报道,把最新最近的“第一手资料”传达给受众,众人拾柴火焰高,让大家出谋划策,为灾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至于灾区人民自身,公众当让其在关怀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感受到全国人民的热情,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对生命怀有敬畏与尊重。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全国哀悼不仅仅是一项普通的哀悼活动,更是一次让全国人民感同身受的机会。之前的我们,或许由于工作忙碌疏忽了对新闻的关注,或许因为紧急事件而少了对灾区人民应尽的责任,或许很多零碎的关注与热情还没有形成系统,没有达到预期的连锁反应……如今,“全民哀悼”给了我们一次表达爱与祝福的机会,面朝西北,鞠躬默哀。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