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 阮煜琳)虽然已是初春时节,但近期冷空气持续发威,中国东北、华北、江淮、江南、华南、西南、西北地区等地大部地区气温偏低。中央气象台预计,12至14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4~8℃,局部降温达10℃以上。华北部分地区日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15℃。
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12日早晨5时,内蒙古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北部、西北地区大部等地气温均在0℃以下。
中央气象台农业气象专家毛留喜表示,大风降温天气可能对冬小麦、冬油菜、设施蔬菜、水果、茶叶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晚霜冻的出现可能致使当地冬小麦遭受冻害,设施农业生产及果树生长也将受到影响,建议各地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做好防霜冻抗低温工作。
农业部12日发出紧急通知,迅速部署低温霜冻天气防御工作。要求各农业部门从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高度出发,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1]。
中国东北地区遭遇“冷春” 4月中旬再迎降雪:
在黑龙江省省会城市哈尔滨,12日下班时间,风卷着飞雪阻碍了人们的视线,部分降雪融化后结冰,使道路通行能力严重下降。大量交警不得不冒雪走上街头疏导交通。该省的气象部门12日傍晚发布暴雪蓝色预警信号和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与近30年平均值相比,全省气温偏低1-2℃,局部偏低3-4℃。”黑龙江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袁美英说,今春黑龙江省正在经历少见的低温天气,加之受高空冷涡地面气旋影响,便出现大范围降雪结冰。
预计未来12小时内,该省牡丹江、鸡西、七台河阴有雨夹雪转中到大雪,绥化、伊春南部、鹤岗、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阴有中到大雪,其中,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牡丹江局部有大到暴雪。
在去冬今春经历了近30场降雪后,吉林省部分地区也于12日再迎雨雪天气。此间气象部门预报,当夜部分地区还有大到暴雪。这对已经因积雪多、气温低而推迟春耕的粮食大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吉林省气象台于12日10时发布了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称12日午后到13日白天,吉林省大部分地区有较强的降雪天气,道路将出现积雪或结冰。预计本月16至17日,吉林省还将有一次雨夹雪天气。
内蒙古气象台4月12日10时发布天气预报显示,12日白天,锡林郭勒盟中部、东部,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都将出现小雨夹雪或雪,其中锡林郭勒盟东南部、赤峰市、通辽市有小到中雪,局部地区偏大,全区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
吉林省气象台副台长刘海峰说,中国北方4月飞雪的情况比较少见,今年北方的气温也比历年低,此间虽有暖空气影响,气温有所上升,但冷空气依然很强,一直没有持续上升的势头。受到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所以尽管已进入4月中旬,仍会出现大到暴雪天气[2]。
本报讯(记者李林娜 实习生王亚萍)4月12日,连日晴好的天气突然来了个大降温,一场“倒春寒”再次席卷陇原大部分地区。记者从省农牧厅获悉,3月的降温天气已造成酒泉、张掖30多万亩小麦和孜然推迟播种期,而此次的大幅降温将会对部分春播已出苗作物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有可能对蔬菜、花卉、瓜果和林业育苗造成冻害。
据介绍,今年以来,我省中东部持续干旱及河西地区低温雪灾不仅造成了较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对全年农业后续发展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影响最大的是3月中旬以来我省河西部分地区遭遇的强降温降雪灾害天气,造成酒泉、张掖两市30多万亩小麦和孜然推迟播种期10天左右,并将影响其生长成熟和产量;酒泉、嘉峪关、张掖3市农业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1.4亿元[3]。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12日至14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将明显下降,沿淮及其以北地区将出现晚霜冻;此外,从昨天开始到11日下午,福建、江西等地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中央气象台今天18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11日20时到12日20时,浙江中南部、福建北部、江西东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针对低温霜冻和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中国气象局与农业部10日联合举行了会商。
目前,我国西南地区正遭遇几十年一遇的严重旱灾,部分地区旱情达到百年一遇。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由于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2000亿—3000亿元人民币,占GDP1%—3%。近些年来,类似的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频率有所增加。
但是,我国气象灾害防御中还有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克服。例如,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暴露出气象灾害预防时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难以适应极端气象灾害的影响,预警信息发布后的社会联动、部门协调配合不够等问题[4]。
早在2010年1月,气象专家认为,从2009/2010冬季的前冬情况看来,一方面,冷空气活跃,气温偏冷;另一方面,降水又偏多。水汽源头少的同时,随着冬季后半阶段冷空气力度减弱、次数减少,冷暖空气“强强相遇”的机会也会变少,相对而言,极端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出现的机会就不大了。
理由一:厄尔尼诺将持续到今春。2007年出现的拉尼娜事件是造成2008年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自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至2008年1月,已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而且,该次拉尼娜事件是1951年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次,也是前6个月累计强度最强的一次。然而,拉尼娜状态在2009年4月已经结束,6月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并发展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持续到2009/2010的冬季。据预测,厄尔尼诺状态还将持续到今年春,因此今年冬天出现气温偏高的概率很大。
理由二:冬季后半段大气环流调整。前冬因为2009年11月后象征大规模极寒冷空气的极涡偏强,而且偏向东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呈经向性环流较强,才导致冷空气较强也较活跃,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影响广东。但这种环流会在冬季后半阶段重新调整。省气候中心预测,到2010年1月下旬后,极涡会偏弱,位置向西转移并偏向西半球,经向环流也将向纬向环流调整,变得不利于冷空气南下。这就意味着,届时冷空气不再像冬季前半阶段那么活跃,气温也会略偏高。
理由三:水汽源地与2008年大不同。2008年1月以来,北方冷空气连续不断入侵中国的同时,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又促使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空气和南海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向我国南方地区输送。冷暖空气在长江以南的江南、华南频繁交汇,才最终导致罕见的长时间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而今年的情况又有不同。今年冬季的水汽只有一个源头,就是西太平洋的东南暖湿气流。水汽源头少的同时,随着冬季后半阶段冷空气力度减弱、次数减少,冷暖空气“强强相遇”的机会也会变少,相对而言,极端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出现的机会就不大了[5]。
从去年入冬之后,严寒天气就开始频繁袭击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先是北半球多个国家提前入冬,从俄罗斯、德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到英国和法国。暴雪所过之处,机场关闭,公路堵塞、铁路受阻。对此反常天气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表示,“北极涛动”和非正常“厄尔尼诺”是导致今冬极端冷时间偏早、持续、频繁发生的原因。而这些“冷插曲”难以改变年平均温度,也更难改变气候变暖的大趋势。根据科学界最近的讨论,从整个中国的历史上来看,这次寒冬在最近两三百年内大概只能算是中等偏冷。近期,我国一些地方温度还是偏高的,整个中国气温平均来看,接近正常。现在,"假厄尔尼诺"现象基本结束了,正在向正常发展。我们估计,大概在今年2月份,海洋增温的中心就会回到赤道中东太平洋,一旦回到正常位置上,中国的气候将开始回暖。“北极涛动”也在逐步回到正常情况。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报,大家比较一致认为,经过1月下旬的过渡期,2月份气候可能回到原来的轨道,也就是回到偏暖的状态。总之,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不会变,自然灾害仍会频繁发生。科学家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将近200年,在多种模式演练和其他星球的比较研究中,温室效应理论已比较成熟。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讨论减排问题,目的就在于减缓气候的变化幅度,降低灾害风险,使人类能够适应变化的幅度[6]。
2009年底,中国气象网上刚刚公布说今年是厄尔尼诺年,又是一个暖冬,紧接着华北就来了强暴风雪的寒冬。气候的不确定性确实为气象科学家们出了难题。2004-2005年冬天,我们预报是暖冬,但却经历了全球变暖后的第一个寒冬,当时的媒体报道 “谁制造了暖冬的谎言”,我们压力非常大。2009年也是一样,刚报出来暖冬,华北就遭遇了六十年一遇的寒冬。当时发布报告的时候,还没有深入认识到假厄尔尼诺,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观察和分析,才得出结论。极端气候的出现,为天气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气象局在接下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要下大功夫研究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关系[7]。
从目前气候变化趋势来看,寒冬已经不是一个小插曲,“冷春”出乎意料的接踵而来。中国气象学家的预测错误从何而来?
2009年10月14日我们指出,导致气候变冷的原因有四个:其一,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低温冷害。2000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其二, 2009年9月30日南大洋发生了地震海啸。其三、2008-2009年处于太阳活动低值时期。其四、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8]。
在冷冬预测的问题上,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值得关注:
其一,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对应中国暖冬,1986-2004年中国部分省份连续18年暖冬就发生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暖冬滞后5年);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事件对应中国的冷冬和严重低温冻害。1957、1969、1972、1976年中国严重低温冻害就发生在厄尔尼诺年。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换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是严重低温冻害被忽视的原因。
其二,2008年1月中国南方严重冰雪冻灾和2009年11月中国暴雪灾害之前,美国都发生了暴雪灾害。西半球的暴雪为东半球暴雪敲响了警钟[9,10]。
由于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时间间隔不超过3天,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和2010年7月至11月为强潮汐时期。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逐渐加强,可激发冬季和早春的寒潮,使流感爆发达到高潮[11]。
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为连续4个月的强潮汐时期[11],2010年1-4月异常低温与之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008年1月中国南方罕见的冰雪冻灾也是发生在2007年9-12月强潮汐组合之后[12]。2010年4月中旬的“冷春”值得关注。
坚持全球直线变暖的旧观念导致气候预测屡屡失误,应该正视全球变暖面临的现实挑战。“冷春”是对“寒冬只是个小插曲”的否定,错误的预测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从2月到4月,我们在期盼温暖中度过了漫长寒冷的异常季节。
参考文献
1. 阮煜琳。我国遭大范围低温天气袭击 局地跌至零下15℃。2010年04月12日20:07 中国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c/2010-04-12/200720058283.shtml
2. 罗道旺。中国东北地区遭遇“冷春” 4月中旬再迎降雪。浙江新闻网。2010-04-12 22:00:57来源:新华网。http://news.zj.com/detail/1254884.shtml
3. 李林娜,王亚萍。甘肃河西地区遭遇寒潮农业损失1.4亿。2010年04月13日02:41 兰州晨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4-13/024120059226.shtml
4. 刘毅。低温霜冻暴雨将至 中国气象局局长谈防灾"短板"。2010年04月12日 07:16 来源:人民网。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004/12/t20100412_21259598.shtml
5. 冰灾事件概率不大专家详述三大理由。2010-01-07 14:25新民网。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1/07/3282176.html
6. 气象局研究员称严寒天气难改气候变暖趋势。2010年01月26日03:34 21世纪经济报道。http://news.sina.com.cn/c/2010-01-26/033419544905.shtml
7. 寒冬只是个小插曲。2010年01月20日20:00 南方周末。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1-20/200019515519.shtml
8. 杨学祥,杨冬红 。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发表于 2009-10-14 15:05:18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2321
9.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日期:2010-01-12 来源:文汇报。12版:科技文摘。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1001/t20100112_2587807.htm
10. 杨学祥。 暖冬还是冷冬:拉马德雷突变。发表于 2009-9-24 5:46:52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7471
11. 杨学祥。2009年12月潮汐组合:寒流和流感进入高潮。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1812
12. 杨学祥. 2007年9-12月强潮汐的天文特征. 2007-8-26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754.htm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