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KFC的致命诱惑让我们进亦忧退亦忧

2010年04月09日 11:20   来源:红网   罗前彬
    因为不能兑现蜂拥而至的电子优惠券,8日,北京一名法律工作者将肯德基告上法庭,肯德基身陷“秒杀门”。

    有故作高深者云,肯德基这次卷入风波的,是因为没让中国人占到小便宜;继而又上纲上线到了诸如“民族劣根性”等问题。我觉得没那么严重。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追求值好价低的商品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喜欢降价的肯德基,就跟美国人喜欢我们廉价的袜子、衬衣一样,不可求全责备。

    肯德基错就错在低估了中国4亿网民的模仿能力和“有便宜大家捡”的互助精神,结果不仅“秒杀”了自己,还摊上了官司。当然,官司自有法律的断论,我等不好评说,以免伤及司法公正。可是不论输赢,肯德基在中国苦营了20几年的声誉怕至少要伤及皮毛了,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被告的“人”向来被认为是道德上有污点的。

    但后果真的又会严重到如网友说的那样,“全民拒食”,迫使肯德基像谷歌那样飘然离去呢?答案早已写在那些匆匆赶往肯德的国人身脸上了。

    肯德基自有其迷人的一面,使得中国的儿童和白领对心驰神往。据报道,KFC目前在中国各大中城市有分店3000余家,平均每天都有一家新店开业;就是在百业凋敝的2008,也轻易地从中国消费者腰包里掏走25亿的美元!

    我“洋奴”地认为,我们是离不开肯德基了。除了因为她销售令小孩舔舌吮指的汉堡鸡腿,还因为她能提供免费干净的厕所和可以驻足歇脚的圆凳,作为一种舶来文化,她在我们国土上繁衍生息,已很难分清是中是西。

    “爱得太深,难免要受伤害。”哈兰·山德士上校(KFC的创始人)的迷人微笑也许还会在中国的大小城市持续下去。泄愤之余,我们还得反思:如何才能发展和培育出我们自己的“开封菜”,或者“啃得鸡”?如何填补我们在立法和制度上的疏漏,防止“本券的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对我们继续忽悠,是最值得我们关系的问题。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