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正常的“药价很正常”

2010年03月16日 07:48   来源:新华网   邓海建
    近日有网友曝光一张药品订货单,相差数据让人惊讶,出厂1.2元零售卖到18元。记者调查发现,在药品销售流程中,营销终端获利最高。而对同一种药在不同药店价格相差巨大现状,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称很正常。(3月15日《京华时报》)

    药价虚高之弊,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附加在虚高药价上的加价链条,无异于盘剥民生的“吸血蚂蝗”,寄生于其间的利益群体靠渠道、靠潜规则、靠暴利之手维系着药价体系。至于“出厂1.2元零售卖到18元”等现象,只怕是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

    高药价、高回扣、高利润——“三高”之间,公众养活的不仅是医务成本,还有更多寄生其间的“营销代表”。药价虚高的症结,说白了就是医疗卫生行业普遍存在的商业贿赂等腐败问题,尤其是“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成了药价虚高的温床。那么,这个药价究竟正常不正常呢?

    如果从抽象的市场主义来看,这当然没什么大不了的,出厂价和零售价有个差额是很正常的现象,比如国际奢侈品市场的一个包包、一瓶香水,差价又何止十倍百倍。但问题是:一者,药品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必需品,需求弹性小,而且是没有替代品的必需品,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相对弱势;二者,我国医药市场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市场,计划审批控制性强,职能部门对高价负有直接责任;三者,药价直接对应着群众的生命健康权,这是最底线的公民权益,再说,相较于国民平均收入,虚高的药价已经成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路上的拦路虎。

    药价高烧不退,其实并不是什么制度或体制难题,关键恰恰是价格决策和监管者对“药价很正常”的深以为然。既然药价很正常,自然不需要在价格上动刀子、想办法;既然药价很正常,“看病贵”也就成了矫情的民间话语。联想起前两日,全国两会上一位山东委员在接受采访时却称,“医药分家是对医疗改革的曲解,医药分家保证不会成功”——由是观之,此类怪论似乎并不是药企老板的一家之言。

    药品不像商品房,大多是在公益性医院贩卖出去的,无论从源头看、还是从销售终端看,价格管制或整顿总不是什么难事,诡异的是,医药领域爆出的丑闻一桩接着一桩,潜规则弄到路人皆知的地步,奈何虚高的药价还是难以撼动——很不正常的“药价很正常”,让公众领教了医疗体制改革的艰难,更暴露出药价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该管的没有管。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