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两会上代表、委员痛批药品定价虚高、呼吁完善科学定价机制的消息。这个问题说多少年了?许多人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吧。药品成本只有多少,定价却高到多少,医药代表如何渔利,相关医生如何肥了自己,诸如此类,其谁不知?这些翻过来倒过去的东西,往往摆出一副刚刚认识的架势。
不独药品定价问题,我们的许多问题都是这样。在平时,高官动辄怒斥、拍案之声不是每每不绝于耳吗?昨天上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广州市政协主席朱振中作了题为《狠刹搞形式唱高调耍花架子的不正之风》的发言,短短8分钟赢得了9次掌声。这充分说明,大家都知道官场不正之风的存在以及严重到了什么程度,都极端厌恶之。然而,不知散会之后,有多少先生女士回到自己的岗位上不是继续遵守刚刚被批判的这类官场“潜规则”。倘若绝大多数或几乎全部人等仍然按以前的部就以前的班,则这种掌声尽管热烈,显然也并没有产生出实质性意义。
社会转型期嘛———权且要这五个无辜的字眼担当一下罪名,我们的痼疾很多,问题似乎无处不在。一个显见的事实是,我们对痼疾的认识早该超越了“暴露”阶段,而应当进入“解决”阶段了。也就是说,不用再告诉公众现在社会某个领域是个什么样子,而要告诉公众很快或者在不远的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子。房价高得这么离谱,任何凭正常收入的官员都可能噤若寒蝉,“我也买不起房”之类的话,别再说了。套用一句俗话,第一个说的是天才,后面的就是蠢才了。重要的是,你虽然买不起,你也并没有蜗居。我是想说,在许多时候,许多位高权重对问题负有解决使命的官员,也仍然在“暴露”阶段上乐此不疲。于是,某个人人知道病因的痼疾———如药价虚高,还在反复谈论、不断谈论何以如此,除了高谈阔论还能有什么?当然,他们也“解决”,方法却何其轻描淡写!没法的,得立法嘛;有法的,不健全嘛;法律方面终于没挑出毛病的,执行不力嘛。就这么程咬金式的“三板斧”。
中国足球的假、赌、黑现象,从1997年开始就有所暴露,喊打那么多年,“雷声大,雨点小”。终于在今年动手了,也才终于让还在关心它的国人看到了些许希望。参此,药品定价这类问题如果拿到全国两会上,我们最想知道的该是,代表、委员既然已经“建言献策”了那么多,朝着“解决”的方向究竟推进到了哪一步,至少推进了多少,离彻底解决还差多少。年年重复“暴露”同样的问题,虽然声色俱厉,但也形同画个大饼,公众是否觉得充了回饥还是另一回事。
“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是老北京讽刺只会耍嘴皮子的人的俏皮话。对痼疾,如果我们像祥林嫂似的只是喋喋不休,很可能最初“这故事倒颇有效”,然而,“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重“暴露”轻“解决”,在赢得片刻的快感之后,公众会发现职能部门其实尽皆“天桥的把式”。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