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敢于发表意见是一个国家的幸运

2010年03月12日 08:22   来源:红网   侯金亮
    10日,温家宝参加河北代表团审议时说,自己没想到“农民那么敢发表意见”。今年1月30日,温家宝前往河北承德滦平县视察。那一天,当地农民反映了不少问题,包括征地补偿价格低、大棚里的黄瓜卖不上价、养殖户的周转资金不足等。(3月11日中国新闻网)

    记得一次,温总理出国访问回来,顺便考察新疆,在田间地头和农民朋友唠家常,一连说了5次“你一定要说真话”。这使笔者想起了一句话,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套用这句话,有什么样的总理就有什么样的百姓。一个关心百姓疾苦,喜欢听真话的总理,自然就会有敢于直言的百姓。

    有些人一直认为,中国农民素质低,民智未开,像防洪水猛兽一样提防。发生重大事件,首先想到的就是封锁消息,比如河南杞县的“钴60事件”。很多领导喜欢听赞美诗,奉承的话听多了,稍微听到点不同的声音就“雷霆震怒”。更甚者滥用公权,什么跨省、跨县追捕之类的时有发生。

    不可否认,当前中国一些官员的素质越来越低,而普通百姓的素质却不断提高,以前那种旧思维模式与行政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批评监督政府的前提是敢说真话,百姓说话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

    我们注意到,这次两会修改《选举法》几成定局,届时,农村人口就会与城市人口有同等的投票权。这是一个进步,至少在程序上跨出了重要一步。若农民敢发言,敢批评监督政府,那么那些懒政官员就不会懈怠。随着网络的兴起,官员一手遮天,高高在上的时代逐渐消褪。长远看,取而代之的必然是公民社会。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得失者在草野。”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对政府施政效果最有发言权。某种意义上,他们的意见才是反应官员政绩硬指标。我们都知道有个“短板理论”,决定一个桶盛多少水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板,对官员政绩考核也是如此。以往的以GDP挂帅的考核,致使很多官员忽视底层民众利益,破坏生态环境,大搞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资源,激化了社会矛盾,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

    实质上,民言并不可畏,温总的身体力行就是好例子。无论一个官员还是一个政党,只要放下威严,倾听底层民众声音,紧密联系群众,必然会受到拥护和支持。毋庸讳言,农民敢发言是很好的兆头,是国家之幸。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