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黄埔变身夜总会撕破了文保的画皮

2010年02月26日 09:25   来源:千龙网   龙敏飞

    位于广州天字码头斜对面、建于1924年的广州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竟然出现地基被深挖,结构被改变作为夜总会在近日开业。(据2月25日《广州日报》)

    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李小龙故居成爱情宾馆……记不清是第几回了,那些蕴藏着巨大文化气息的旧址被无情地摧毁、破坏掉,空留下公众满眼的期待,无奈的叹息。我们呼吁着、呐喊着,希望能够在经济眼球的冲击下挽救哪怕是一点点的文化内涵,可往往显得阻力重重,力量微乎其微。对于旧址的保护,要么没有后文,要么是开发商先斩后奏,简而言之,大多并没有一个尽人意的结局。

    我们常言:“预防胜于亡羊补牢。”的确,假如能够有事先的未雨绸缪,那么便足以高枕无忧,无需战战兢兢地过日子,时时刻刻担忧着下一秒的生活。现如今,公众对于当前的文物,总有这样的一种心情,新闻中略有提及,我们便生怕出了什么乱子,生了什么差错。而由于新闻的关注的价值取向方向,让我们的第六感总是有那么点不甚美妙。

    事实上,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本来已经带上“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帽子,尽管没有世界级别、国家五星级别的响亮,但也足以光鲜乡里。可现实的情况却恰好相反,不仅没有光鲜,甚至连光鲜的影子也看不到,倒是“急招服务员”的牌子更令人想入非非。在这些人眼中,黄埔军校算个甚?不能换来金钱,那么总能想方设法让其承担吸引“资金”的责任吧。果不其然,一场旧址改造,将其改造成“夜总会”,在文化遗址上巍然挺立的夜总会无论从噱头上还是名气上都已略胜一筹,暂且不顾观光者是好奇还是伸张正义,抑或只是打酱油而已,亦足以给其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

    众所周知,私自拆迁文化旧址是违法行为,可为何还是有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呢?还在于当前文化保护之“虚”,经济搭戏之“实”。我们如今也不提倡带血的GDP、注水的GDP,可以GDP论英雄的社会意识并没有改变,甚至在不少长官意识中,他们的执行思想永远是唯GDP是问。上有所好,下必甚之。或者是有上面的人点头,或者是下面的人太急功近利,才导演了如此疯狂的一幕——黄埔军校遗址上急招服务生。

    黄埔旧址成夜总会拷问文化保护之实与虚,文化保护不能再是幌子,也不能再成面子工程形象秀,而应该踏踏实实有所作为,如若不然,拆除掉的是旧址,消失的是永远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气息,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绝不是永久的,延绵不断的,而是一种短视行为,无远见的抉择。文化保护不能止于“纸上谈兵”,那么请从这次黄埔旧址变身开始做起。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