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沈阳晚报:坐卡车考察不如骑自行车私访

2010年02月24日 08:07   来源:沈阳晚报   苑广阔
    2月21日至22日,重庆市领导黄奇帆、马正其等乘坐大卡车对综合整治改造项目进行实地考察。黄奇帆称考虑到考察内容主要集中在街道两侧,乘坐中型客车考察,由于车窗限制视角会受限,势必影响考察的直观效果,而乘坐大卡车考察,四周无遮挡,视角更全面。  (《重庆日报》2月23日报道)

    市领导乘坐大卡车外出考察,为什么会成为媒体和市民关注的焦点?原因很简单,现在一些地方的官员,已经习惯于乘坐小轿车外出考察,人躲在小车里,风吹不到,雨淋不到,走马观花地一路开过去,就算是考察完成了。更有甚者,有些领导干部连乘坐小轿车考察也嫌麻烦,干脆在办公室里听听下属的汇报就对工作拍板决策。

    正如黄奇帆市长所言,乘坐中型客车考察,由于车窗限制视角会受限,势必影响考察的直观效果,而乘坐敞篷大卡车,四周无遮挡,视角更全面,也更有利于实地考察。和坐在办公室听听汇报相比,乘坐小轿车实地考察算是一种进步;而和乘坐小轿车考察相比,乘坐大卡车实地考察,算得上是更进一步。那么,除此以外,还有没有效果更明显,措施更得力的考察方式呢?依笔者的看法,领导干部骑自行车外出考察,要比乘坐大卡车效果更佳,意义更大。

    乘坐敞篷大卡车固然没有车窗限制视角,没有车顶遮挡视线,但卡车也有卡车的缺点,比如它只能在宽阔的道路上行驶,一些小街小巷就开不进去,领导自然也就看不到这里的情况;比如领导干部都坐在大卡车上,难免给广大市民留下一种官员高高在上的印象;比如卡车开得太快,可能就会把考察弄成一种走马观花。

    而骑自行车呢,却可以有效避免这些缺点和不足,大路能走,小巷能进,考察得自然更细致,更具体,同时与普通市民的距离也更近。更重要的是,领导骑自行车考察,其行程可以完全由自己做主,想在哪里停就在哪里停,想停多久就停多久,而乘坐大卡车,显然没有这么方便灵活。而且,骑自行车考察,可以随时停下来和市民交流沟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让自己的考察效果更好,成果更大。

    其实,采取何种考察方式,不但反映出了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同时也体现出官员的服务意识。领导乘坐大卡车考察固然值得肯定,但如果能骑着自行车考察,无疑更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