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少人禁不住为广州市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优秀外来工入户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叫好的时候,市教育局负责人昨天表示,这一文件目前只是粗线条框架、原则性要求,并不具备操作性。这意味着,一个“天上掉下的馅饼”一夜之间又变成了“画饼”。(今日同城媒体报道)
此前,广州市下发的相关文件明确规定,以后凡在广州居住半年以上,有固定住址、固定工作和收入来源的来穗务工就业农民,可为其6—15周岁的同住子女申请接受免费义务教育。无疑,这是一项大气魄的政策,就像一个香喷喷的免费面包,令目前居住在广州的47万非本省户籍人口、30万外来工子女垂涎欲滴。由于受学位“瓶颈”困扰,这些外来工子弟目前能“挤”进公立学校的不足三成,更多的只能进民办学校“读贵价书”。因而,这项新政一浮出水面,其能否实质性推进便备受关注。
据称,6年前广州就开始制定并原则性通过有关意见,但一直没有公布。教育界人士分析,广州要全部满足这些外来工子女的免费读书问题,起码要建上百所公办学校,不仅经费巨大,而且征地困难重重,三五年内根本无法实现。显而易见,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的“免费面包”从一开始就几近虚幻,甚至早就注定措辞再漂亮的文件也可能逃脱不了沦为纸上谈兵的命运。因而,该文件是否为了“装门面”,很难排除人们的猜测。
“言必信,行必果”。于人如此,于政府亦然。长期以来,政府的“红头文件”在百姓的心目中,一直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很多时候甚至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政府制定一项政策,颁发一个文件,不可或缺的前提是基于现实,有可行性。不具备操作性的政策文件,宛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只能被束之高阁。因而,一个诱人的“意见框架”瞬间便支离破碎,“有姿势无实际”,不仅暴露出了“红头文件”的权威不堪一击,而且会伤及政府的公信力,这是可怕的。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