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直接指出了大学功利化和办学自主权这两个问题,相信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变革,一定能够从中汲取巨大的力量。
据新华社报道,温家宝总理日前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科教文卫体界代表意见时感慨道:“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在谈到中国大学管理一刀切遏制创造力这一问题时,温总理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
温总理的这番话很实在,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当前中国的一些大学,功利化倾向严重和办学自主权不足的确是两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去年年底的时候,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曾痛斥千人一面的高等教育现状,将大学比做“批量制造乒乓球”的工厂。这番当时曾语惊四座的话,其核心点与总理的思考相通:没有足够的办学自主权,学术氛围淡薄的大学必然转而追求功利化,最后必然成为制造“乒乓球”的工厂。
钱学森的疑问“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出不了一流大师”,与诺贝尔奖一年一年与我国无缘的现状,去年曾经引起学界对大学教育的新一轮反思,但这样的反思,毕竟很难成为政策层面的直接推动力,现在温总理直接指出了大学功利化和办学自主权这两个问题,相信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变革,一定能够从中汲取巨大的力量。那些沉迷在高等教育现状中不能自拔的既得利益者,真的应该多听听总理这番话,多思考教育的未来。毕竟,教育改革的步伐越慢,我们付出的代价就会越沉重。国际上权威的科学杂志《柳叶刀》和《自然》已经先后发文质疑中国的学术诚信,中国大学教育改革的迫切性,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说大学功利化是果的话,那么,办学自主权不足就是因。目前的中国大学中,总体上来说仍然是“官员治校”,无缝不入的官本位思想,早就侵入了高等教育的各个角落。在目前的大学治理模式下,追求权力必然成为很多高校教师的“最优选择”,学术研究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即便有,也可能成为不少人争取权力和利益的工具。看看现在的一些教授,不是想着升官就是忙着走穴,怎能寄希望于他们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教育上?
温总理直面高等教育制度弊端的一番话,让我们心生期待。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