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为何“并不很喜欢鲁迅”
2010年01月07日 13:10
来源:中国网
朱四倍
[
我要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打印本稿
]
评新而论
·
中经评论:AI“魔改”不能玩过界
·
十载润泽,确保“南水”永续北上
·
中经评论:为情绪付费,把握疗愈经济发展商机
·
共享充电宝咋成了“烫手山芋”?
·
中经评论:低空经济并非“卖天经济”
·
“大块头”挑大梁,力促外贸稳增长
“经”点热评
·
与世界共享“春节经济”的魅力
·
警惕“炒谷热”背后风险
·
用好“先医后付”这张信用卡
·
卫生巾不该只符合“最低标准”
·
警惕性格测试成为就业歧视“新马甲”
·
期待预付卡成为“安心卡”
面对提问:“你以反叛著称,还被很多人寄希望成为当代鲁迅,你觉得成为鲁迅的现代复刻版有意义吗?”韩寒说:“感谢他们的厚爱。但是我个人并不很喜欢鲁迅。”(1月5日《中国新闻周刊》)
这是一个尴尬的话题,也是许多人不愿意听到的声音。我们知道,先是去年10月底韩寒被媒体定位为“公民”,再是11月初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被称为“中国文坛的坏小子”,知名专栏作家梁文道更是评价其“再写几年他就是另一个鲁迅,他只是少些鲁迅身上的深沉和悲剧感”。在“我个人并不很喜欢鲁迅”的话语中,公众的期待和评价还有立足之地吗?
尽管韩寒被认为是“最好的杂文家”,是“最有争议的80后知识分子”,是“中国最有文化的司机”,是“公民韩寒”,是“‘杀手’韩寒”,是博客上的明星,是话题炒作的高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是,在“我个人并不很喜欢鲁迅”的自我表达之下,评价的立足点似乎正在无形消解。最起码,韩寒没有像一些人期待的那样“前进”,成为“鲁迅”,而是发出了“我个人并不很喜欢鲁迅”的声音。
对社会来说,这或许是一种尴尬,但也未尝不是一种清醒,因为作为个体,韩寒还有足够的理性来面对社会的评价,而不是一味地迎合社会的期待。假如韩寒真的成为了公众期待中的“鲁迅”,或者对这种向这种期待默默靠拢和努力,在笔者看来,这与其说是社会的美好愿望,不如说是社会的一个幽雅的“圈套”。
在韩寒发出“我个人并不很喜欢鲁迅”声音的同时,他还说出了一个常识:(关心公共事件和社会)是一个作者生来必须承担的职责。没有这个,你根本不能算是一个作家,我只是在向成为一个作家的道路上尽职尽力。相比之下,这种回答或能解释韩寒说出“我个人并不很喜欢鲁迅”话语的动机,也能说明韩寒之所以成为韩寒的根本原因所在。
事实上,就笔者的看法,韩寒能否成为鲁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履行一个作家的职责和责任。“我们这一代人终将关心这个社会,并改变这个社会,只是现在,很多人无能为力,而且被现实压迫,既没有发言的途径,也没有行为的观众。他们没有必要现在表现出来,但他们终将会”的声音表达,在笔者看来,就是最好的诠释。这与韩寒能否成为鲁迅的关系似乎不大。
胡适先生有一段话把责任意识说得很通俗形象:“你种谷子,便有人充饥;你种树,便有人砍柴,便有人乘凉;你拆烂污,便有人遭瘟;你放野火,便有人烧死;你种瓜便得瓜,种豆便得豆,种荆棘便得荆棘。”鲁迅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也严厉批评过那种自比鸟和花,爱怎么唱就怎么唱、爱怎么开就这么开而不管读者是否高兴和上当的作家。今天,充盈着责任感的作家已经变得像白鸦一样罕见,他们不但无法在读者中点燃灯火,更没有能力吸引新读者,反而跟在过去积聚下来的读者后面,摇旗子,凑热闹。也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才导致“韩寒是下一个鲁迅”的声音有了传播的空间和张扬的土壤。其实,这既可以说是对韩寒的褒扬,也可以认为是对其他犬儒化生存的作家的无声鞭笞。
明白了这点,笔者以为,韩寒的“我个人并不很喜欢鲁迅”的话语既是一种抗拒,也是一种理性姿态的显现。也就是说,没有在社会和公众的欢呼声中迷失本性和丧失自我。这一点,难能可贵。
(责任编辑:年巍)
延伸阅读
·
鲁迅研究在韩国:在韩国最黑暗殖民时代引发共鸣
2009年11月14日
·
鲁迅之子周海婴告商户注册"鲁迅"中文域名
2009年10月27日
·
鲁迅被抢注互联网域名 鲁迅之子起诉抢注者
2009年10月26日
·
鲁迅先生对日本态度的启示
2009年10月19日
·
鲁迅、藤野之孙聚首对话 "续写"<藤野先生>
2009年09月24日
·
从鲁迅到沉默的知识分子:这个时代是否需要"斗士"
2009年08月22日
我要评论
韩寒为何“并不很喜欢鲁迅”
面对提问:“你以反叛著称,还被很多人寄希望成为当代鲁迅,你觉得成为鲁迅的现代复刻版有意义吗?...
点击进入评论频道
中经评论
|
中经天天评
|
网言众议
|
经点热评
|
理论前沿
|
声音
|
经济学人
|
经济眼
|
观察家
|
专题
商务进行时
·
“告不倒”的嚣张气焰
·
“大师们”最近有点烦
·
该不该拒绝"熊孩子"?
·
美国官员嫖妓如何处理
声音·
voices
·
企业家注意自我更新,反省当前环境,该...
·
如果是我的孩子遇到了这样的事,不会向...
·
40年后,我们是不是还存在这个世界,不要...
·
他们又传要弄死我。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
·
办个准生证涉及部门有8个,盖13个章,办理...
·
评价一个城市主要看房价,房价越高城市...
·
策划事件的动机是想借此事自我炒作,想...
·
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
经济眼
·
奶粉肉毒杆菌事件,我们该反思什么
·
官员职务消费可先治标后治本
·
将“不落腰包的腐败”关进法律笼子
·
规范职务消费须靠公开透明
·
数据昭示经济回暖 A股奏响资金入市进行曲
·
美国难以如期退出量化宽松
·
审计风暴给地方债“套上缰绳”
·
读懂“小草顶起巨石”的市场逻辑
媒体言论
·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
马克思提供批判分析的“跳跃点”
·
燕赵晚报:银行拖延降刷卡费暴露垄断本质
·
北京晚报:应设立全国重大节日公路免费...
·
环球时报:确立做强技能的价值观激励中...
·
环球时报:"10·5"案受审 湄公河见证跨...
观察家
看图说话
学校给小学生发卫生巾
南京千万元狗墓
理论前沿
·
林毅夫:发展比较优势产业
·
探索区域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
以包容持续高效发展推动实现中国梦
·
下半年外围流动性中性偏紧
·
经济最大问题是收入分配改革未起步
·
补库存驱动经济企稳或难持续
·
经济稳定是中国产业额外竞争优势
经济学人
·
马光远:惩罚金饰品价格垄断
·
曹凤岐:须防范利率市场化后的风险
·
傅云威:恒天然合作社模式
·
韩昊英:规划能承受城市化之重任吗?
·
陈道富:当前货币金融运行
·
蒋寒露:保德信看好下半年全球股市
·
吴杭民:退钱难治吃空饷
·
方烨:下半年投资可望温和提速
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
·
大国之重@共同富裕
·
大国小鲜@新发展理念
·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