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党委新闻发言人须过三关

2009年12月30日 07:58   来源:京华时报    陈国兴
    昨日,国新办主任王晨表示,“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制度建设,将是2010年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是明年新闻发布工作的一个亮点。”

    这表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的“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制度”,将比预料更快地进入实操层面。也表明,一些地方和部门先行试水这一制度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为制度的全面推行铺平了道路。

    毋庸置疑,这一制度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务工作透明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确,对公众而言,一些党务部门至今还很神秘而陌生,有的连牌子都免挂,更别说有关党务信息公开了。仅此一项,这一制度的开创性进步就显而易见。

    而从更深层次意义上说,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将更彻底地意味着当代中国在制度层面,信息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执政事务走向公开透明,不仅顺应了信息充分公开的时代大势,更顺应了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时代要求。

    不过,在对这一制度给予激赏和期待的同时,也不妨冷静一问,党委新闻发言人在担当起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的同时,还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党委新闻发言人是党委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发言人的形象就是党委的公共形象,发言人的发言效果直接关系党委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这样的独特责任与使命,注定让党委新闻发言人这个角色不好当,至少要过好这样三关。

    第一关,语言风格关。立场是党委的,语言是自己的。发言人若不能把党务信息很好地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就注定难以胜任这个职位。这势必考量着发言人的智慧和胆量。许多信息政策性、敏感性很强,又规范性有余、生动性不足。转化不好就面临着表述错误的风险,照本宣科则会让人听着味同嚼蜡。

    第二关,释疑解惑关。在这个透明化时代,党委新闻发言人同样会面临公众的信息质询,必须对一些热点敏感新闻事件作出回答。“无可奉告”可能会激起舆论反弹,“王顾左右而言他”可能会引发更多质疑,“踢皮球”则会让人认为这是党的不良作风折射,终究于党委形象不利,倘若用“躲猫猫”办法恐怕只会引起公愤。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释疑解惑,也表明党委信息公开和接受公众群众监督的决心有多大。

    第三关,危机公关关。对于党委新闻发言人来说,这种危机公关并不仅仅意味着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也不是要去当好灭火队长,而是要熟谙传播规律,具备相当传播素养。如此,发言人才能和媒体实现平等对话,并最终达到既坚守各自立场又各取所需。

    党委新闻发言人能不能过好这三关,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