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信阳“禁酒令”

2009年12月04日 07: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石川人
    有朋自河南来,说起一新闻:河南有个信阳市,出了一个“禁酒令”,那“令”说来简单,只13个字,曰,“禁止公务人员工作日中午饮酒”。令虽简单,下达以后,反响却是不小,支持的,拥护的,自不在少数,怀疑的,反对的,亦不乏其人。按说此令乃两年前即2007年就已下达,如今时过境迁,为何再成热点,又变新闻呢?

    朋友说,如今又变新闻,是因为经过长达两年的实践,虽然“禁酒令”在当地成效显著,干部群众也都拥护,甚至前来取经学习者,亦非一家两家,但此事至今仍是争议不断,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做秀,网上炒得更是火热。朋友问我,对于此事,您的看法如何?

    我说,对于“禁酒令”嘛,我有如下观点。

    其一,这是好事,理应支持。

    笔者也曾在地方挂职,当过两年副市长,深为接待喝酒所苦。本不会喝吧,不得不喝,喝得太少吧,还就不行。浪费国家钱财不说,对身体也没什么好处,且又非常误事,常常一喝两三个小时,喝后晕晕乎乎,两眼发直,整个一下午,全给耽误了。耐人寻味的是,接待方本不想喝,被接待方又何尝愿喝?但就有那么一根无形的不知打哪儿传下来的绳子,结结实实,把两方都给捆住,谁也摆脱不了。“禁酒令”一下,岂不是彼此轻松,皆大欢喜?

    其二,难以推开,文化使然。

    本来是好事,为何难推开?若问原因,也很简单,文化使然也。有人会说了,不就是中午吃吃饭喝喝酒嘛,能扯得上和文化挂钩吗?那是当然。倘从根子上说,喝酒和文化,确有必然联系。何谓文化?文化者,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长期形成之共同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也。我们已经长期形成了“迎来送往,必热情周到,周到热情,必喝酒助兴”这么一种价值观和审美观。酒,是热情的具体体现,喝,是周到的必要条件。倘若没酒,倘若不喝,那算什么,岂不是太不懂规矩,太不通人情么?此一观念即文化,可谓根深蒂固,形成既非一日寒,改变亦非一日之功也。

    其三,能改则改,星火燎原。

    文化既然是长期形成,换句话说,既然有那么一根“无形的不知打哪儿传下来的绳子”,且又“结结实实”,一时很难解得开,那么,咱就不妨作一打持久战的准备,且要制定各个击破,积少成多之战略。不求一战即胜,莫望一劳永逸。能做一点是一点,能做多大做多大。信阳乃河南一地级市,地级市就地级市呗,先从信阳做起,再慢慢影响到南阳,逐步扩大到洛阳……由一市而一省,由一省而全国,星星之火,不终究可以燎原吗?“禁止公务人员工作日中午饮酒”(或者说得再温和一点“请公务人员工作日中午不要饮酒”),既是利国利民之举,又乃利己利人之事,我相信只须积以时日,坚持不懈,必将在全国全面推开。当其时也,咱们的文化即习惯,不也就逐渐改变且认为理所当然了吗?

    走笔至此,对信阳当年提出“禁酒令”,笔者不禁要赞上一个好字。听朋友告诉我,这两年,信阳不但“禁酒令”执行得一丝不苟,有板有眼,而且经济社会工作也有条有理,有声有色。这与当初推出“禁酒令”,并以此考验领导决策能力与干部执行力,是否也有一定关系呢?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