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官办防艾酒吧”不妨“搁置争议”

2009年11月30日 09:13   来源:千龙网   然玉
    近日,由云南大理市卫生局出资、十多名防艾志愿者负责经营的以同性恋为主体顾客的酒吧即将正式营业,卫生局和志愿者们计划通过酒吧这一平台,对更多潜在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同伴教育”。(11月29日《新京报》)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大理此举的现实意义就在于防止艾滋病蔓延:利用酒吧这一平台进入相关“圈子”,有的放矢地倡导安全性行为,进而控制艾滋病在特殊高危人群中的传播。

    近日,《广州日报》曾发文谈到“性传播感染已取代吸毒成为主要途径,男同性恋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带有高知、高危险行为、高感染率的特点”;《人民日报》发表的一份数据则显示“我国1/3政府官员歧视艾滋病感染者”。结合这两条新闻来看,地方政府相关机构出资建“防艾酒吧”显然有其合理性。对于危险的性行为方式,抵触心理不会带来积极的施政作为。而通过开办酒吧等方式渗入管理,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对管理者的一种理念塑造,或者是一种调整与纠偏。

    对于此事,公众似乎再次陷入了一种集体忧虑。其潜在的逻辑归结一下便是:地方政府机构出资建这样的酒吧,等于对同性恋行为的默许和宣扬。这样的解读,其实是一种泛化思维的产物,把大理卫生局此举原本有限的影响放大了。且不说建一个酒吧与宣扬同性恋行为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只需明晰开办这一酒吧的初衷,就大可打消心底的无端忧虑——始终不要忘了,相关机构开办这一特殊酒吧的主要目的是“防艾”,是很实际的“卫生事业”方面的措施。这样的举措背后,对同性恋行为本身并没有夹杂任何道德判断。

    事实上,当地有关机构的表态与新闻报道中,都回避了对于同性恋行为本身的定性和认知,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该酒吧对于“防艾”的重要作用上。这其实是一种现实、中立的态度,与社会上非此即彼、泾渭分明的意见表达不同。对于同性恋行为本身的对错判断并没有多少意义,作为个人可以谩骂或是礼赞,这是你的权利。但是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在对待类似问题时不应夹杂太多的好恶判断。大理政府出资建特殊酒吧,其实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将道德判断与现实管理相剥离,基于问题而非好恶出思路。这是行政理性的一种回归。这种“搁置争议”的思维传导到社会,也将在很多问题上发挥有益作用。(然玉)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