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不能内部一画圈就拍板

2009年11月27日 07:4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慎海雄
    “我们研究公共政策,不能文件在内部一画圈就出去。”这是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25日在问计于出租车司机时说的一句话。为了研究制定出租车行业保障政策,他特意邀请了9名出租车驾驶员到上海市政府进行座谈,共同商量相关文件。他表示,市政府每出台一项重大公共政策前,都要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在出台涉及行业的政策时,尤其要充分尊重行业一线职工的意见。

    公共政策往往因为涉及面广,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连,关注度高、敏感性强。近年来,各地制定和出台了不少旨在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公共政策。这些公共政策绝大部分达到了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目的,受到群众称赞。但也有一些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了“吃力不讨好”的尴尬。比如有的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不顾农民的实际需求,盲目拆村建居,集中建现代化小区。虽然政府贴了不少钱,可被“赶进”电梯楼里的农民还是不买帐:农具粮囤没地方放,物业费再低也闹心!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公共政策文件“在内部一画圈”就出去了。这些“闭门造车”式的公共政策,虽然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由于缺乏调查研究,缺乏群众参与,缺乏风险预估和评判,实践的结果往往是“播下龙种收获跳蚤”,有的政策甚至南辕北辙,酿成后患。

    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基本方式和主要途径,就是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公共政策。因此政府在出台一项重大公共政策前,能否征求社会各方意见,特别是能否充分尊重一线职工、百姓的意见,是考验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尺,也是对领导干部宗旨观念和作风的重要检验。

    “内部画圈”出台的公共政策,难免走形变味。望各级党委和政府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贯穿到公共政策酝酿、制定、实施和完善的全过程,实实在在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