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吞钱安全吐钱不安全是银行在诡辩

2012年09月10日 10:06   来源:齐鲁网   叶祝颐

  南京市民丁先生存款时被ATM机吞去一万元,他当即联系银行工作人员后被告之要等两个工作日才能处理。随后,丁先生换电话致电客服,假称机器多吐三千元,5分钟后客服便赶到。银行解释称,吞了客户的钱,这钱在机器里还是安全的,但机器多吐了钱,就会影响现金安全。(9月9日《扬子晚报》)

  ATM机吞了客户的一万元,银行人手紧张,坚决不到现场处理问题;客户谎称ATM机多吐三千元,银行工作人员就神速抵达现场。银行不是很忙吗?为何能五分钟之内抵达现场?客户的一万元远没有银行的三千元“值钱”,银行对待自己的钱和储户的钱执行双重标准, 让广大客户情何以堪?银行把自身利益看得重于泰山,把客户的利益视若鸿毛,又如何取信于民?

  面对客户质疑,银行解释称,吞了客户的钱,钱在机器里是安全的,但机器多吐了钱,就会影响现金安全。ATM机吞了钱,银行不到现场核实,如果银行事后不认账,如何保证客户资金安全?ATM机吐假钞、少吐钞,银行不认账的案例还少吗?银行不是还有句口头禅叫做“离柜概不负责” 吗?

  至于银行说的“ATM机多吐钱影响现金安全”的托词根本是诡辩。从法律的角度说,客户由于银行的失误多拿了钱,其行为属于不当得利,银行一旦追要,客户负有返还义务。而银行的监控录像不是吃干饭的,银行私自划账、冻结账户,向法院起诉,银行对付多取钱客户的手段多的是。何况,许霆案的教训摆在那里,即便ATM机多吐钱,又有多少人敢把银行多吐的钞票揣进腰包?相比之下,如果ATM机吞钱、少吐钱,客户能够约束银行的手段实在是少得可怜。

  其实,银行的霸王行为何止是对客户的钱与自己的钱区别对待?银行跨行取款手续费想涨就涨,想涨多少就涨多少;储户存取款,银行只对储户身份证尽形式审查义务,假身份证也可以冒领存款,而银行对贷款的审查却要把贷款人的家庭成员信息查个底朝天;下岗女工主动退还银行多给的钱,三次被赶出银行;银行无节制发行信用卡,不考察办卡人的偿还能力,诱导办卡人透支,对办卡人不提醒,然后对持卡人收取堪比“驴打滚”高利贷的利息与滞纳金;银行多给了客户的钱,不经过客户同意,私自冻结客户账户、甚至从客户的账户强行划账。银行这样的霸王条款还有很多,恕我不一一举例。虽说这些霸王条款于情于理不通,但是,由于银行处于强势到位,没人给银行立规矩、定罚则,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往往只能违心接受银行的霸王条款。

  面对银行对客户与自己的钱选择性作为的服务姿态,一方面,银行要检视内部规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主动增强服务意识,放下傲慢身段,尊重客户的感受与权利,修补残缺的银行信誉、形象。另一方面,央行与银监会要矫正银行霸王行为,修补银行的管理漏洞,明确处罚规则,问责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灭灭银行的坏脾气,不能放手让客户赤手空拳与霸道的银行博弈,任由银行自说自话,继续傲慢下去。如果银行的霸王条款与霸王行为触犯了法律与客户的权利底线,相关部门还要对相关责任人启动法律程序,用法律制度的力量保护客户权利,守住银行的职业底线。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