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想接受义务教育,除了要办齐各种手续,还要进行智商测验,开具医院相关证明——这是来自河南南阳邓州农民工魏双恒的8岁儿子航航在郑州市建设路三小求学时遭遇的难题。(本报今日A15版)
报道称,魏双恒孩子上学遭遇的难题并非孤例。尽管国家严格规定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行或变相举办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测试,但在河南郑州,随着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选择在城市就读,孩子入学时都要经过学校老师的“面试”。
出于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现在许多学校要想方设法地将所谓拖学校、班级“后腿”的“差生”“请”出去。而民工子弟因学习条件和环境所限,学习成绩大多不尽如人意,于是,更要在招生之初就拒之门外。
许多老师把民工子弟学习上的差距归咎于智商“偏低”,这显然不符合事实,比如魏双恒的孩子,测试十多道数学题,结果全都正确。魏双恒因此百感交集:“一个农村的孩子,没咋上过幼儿园,能做出这些题,智商怎么可能有问题?这不会是学校故意刁难人吧?”“故意刁难人”或许未必,但由此暴露的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歧视,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与其说是对农民工子弟的歧视,不如说是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歧视他们身份卑微,歧视他们孤陋寡闻,歧视他们从事的“低端”劳动。广大农民工的许多优秀品质乃至聪明才智被视而不见,而愚昧落后的一面却被无限放大。
不久前,崔永元在请154位救人农民工吃饭时有感而发:“农民工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我们不要等到危难时才想起他们,才想到他们和我们是兄弟姐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做到对他们的尊重和认可。”显然,对农民工子弟测智商表明,要让这样的意识深入人心,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