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电商价格战涉嫌欺诈 不能任其绑架消费者

2012年09月05日 13:38   来源:华龙网   伤齿龙
    “电商价格战”已经引发政府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发改委价监局初步调查认为,价格战过程中,有电商的促销宣传行为涉嫌虚构原价、欺诈消费者。

    在通不过常识的撒泼式商战中,某些“舍得一身剐、也要把业界大佬拉下马”的自杀式竞争,总会因不可能真的自杀,而暗藏猫腻,涉嫌虚构原价、欺诈消费者,便是这种藏匿不了的猫腻。

    这种自以为是的内心小九九,一是以为消费者好忽悠,二是以为监管机构会听之任之,三是退一万步讲,收获不了购者云集,至少可收打响名声之广告效应……果真是想得美!

    如果细究这场“电商价格战”的细节,确实也令人叹服某些将“计”用到极致的做法,譬如“瞒天过海”、“笑里藏刀”、“趁火打劫”、“欲擒故纵”、“假痴不颠”……但这一切动作,都没有与消费者发生实质交集啊,你在那儿花拳绣腿玩得起劲,成交数据呢?在哪里?消费者所获实惠呢?在哪里?你说原价是从一万降到三千,你自弹自唱弄得鸡飞狗跳吐沫横飞,甚至假降真涨,就想让人相信啦?果真是想得美!

    这下好,发改委欲发力了,每个商家头上的那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铮铮作响了,这种情形,不禁令人想起当年的“3Q之战”,以及令人联想到当下的“3百之战”,当年的3Q,罚款不是个小数字,但貌似总有不长记性的、想打擦边球的、想以一己表演将观众掌声收获完的雷人竞争术,要出来绑架消费者,绑架规则。

    政府的及时介入是消除不良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力武器,不能让消费者成为商家相互叫板的无辜围观者,更不能让公众成为商战案板上的肉无奈被欺诈被狠宰。有个笑话说,某泼妇常做寻死觅活状赢得争吵,某日,其夫一脚将作状欲死的她踢下河,她拼了命地往回游——对擅自发动不正当竞争者,不妨也如此给它一脚。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