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京东毫无节制的价格战,真的有利于市场吗?

2012年09月04日 08:05   来源:新民晚报   连建明

  今年以来CPI涨幅一路回落,7月份CPI同比涨幅只有1.8%,两年半来首次跌破2%。看来,物价的上涨势头已经得到控制,物价不会只涨不跌。一些人觉得10年来什么都在涨价,其实并非如此。

  的确,这10年食品价格涨幅较大,但是,很多工业品这10年是跌价的,典型的是电子产品。10年前,买一台32寸的显像管电视机近万元,现在,变成又轻又薄的高清液晶电视机,清晰度高了十来倍,按理说价格应该越来越高,但是,现在买一台32寸液晶电视机,2000元就可以拿下了,价格不涨反跌,且跌幅巨大。再看电脑,现在14寸笔记本电脑和10年前相比,内存、硬盘都要大得多,性能要优越得多,但价格只有10年前的一半。汽车也是如此,性能等各方面都比10年前好,而价格更低。

  工业品价格一路下跌,与我们制造业发展很快,产能过剩有关,另一个因素是竞争激烈而产生的价格战,特别是电子产品,10年来一直在打价格战,现在网购兴起,价格战越打越厉害。不久前,京东商城与苏宁等再打价格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声称“无底线的便宜,如果苏宁敢卖1元,那京东的价格一定是0元!”此言一出一片哗然,不要利润、不顾亏损,这种毫无节制的价格战,真的有利于市场吗?

  价格暴涨当然不好,但是,价格过低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价格过低,企业长期亏损可能会导致研发经费不足,不利于行业发展,而一旦企业倒闭,更会引发社会动荡。现在,全球家电生产企业都很困难,日本的索尼、松下、夏普等龙头企业去年全线亏损,欧洲最大的家电企业——飞利浦,已经转让电视机生产企业。

  当然也有卖高价的,如苹果的手机、电脑,甚至配件,价格都远高于同类型的其他品牌产品,买一部苹果手机,至少可以买2台32寸的液晶电视机,于是苹果富可敌国。苹果号称要进军电视机行业,不知道苹果的电视机会卖什么价格。

  从这个角度看,过度价格战并没有什么好处,中国企业应该在技术开发、品牌推广上下功夫,而不要只打价格战。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