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晋永“创造”了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成功神话,但这个神话也折射出社会的多重扭曲。当禹晋永的真实面目终于得以还原的时候,他所搅混的那潭池水,是否也能够随之回归清澈?
据媒体报道,有着众多头衔和光环的“资本地产”传奇人物禹晋永,近日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批准逮捕。这一消息得到了检察机关的证实。禹晋永落网之后,媒体对其曾大肆宣扬的各种社会身份和商业事迹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发现,除了传言的泡沫和虚构的名声外,禹晋永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禹晋永的骗子角色就此坐实,而更严厉的刑事处罚也可能很快落到他的头上。由禹晋永自导自演的一出滑稽剧,到此基本拉上了大幕。
禹晋永进入公众视线,始于喧闹一时的唐骏“学历门”。在唐骏因公众的强烈质疑而陷入沉默时,禹晋永却高调发声,宣称质疑者是捏造事实、应受到法律追究。当人们把视线转向唐骏的这位“西太平洋大学”校友时,发现这个地产界的传奇人物竟也是一身破绽。通过网友的挖掘和媒体的追查,发现禹晋永不但对自己的资历造假,他看起来极为辉煌的商业运作其实也充满了谎言。他高中没上完,却自称洋博士;他的公司注册股本只有一万元港币,却自称注册资金为10亿;他声称为四川江油捐建一所小学,但实际未掏一分钱。这样一个根本经不起质疑的人,却在现实活动中混得风生水起,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
从禹晋永的自我“修炼”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商业活动中普遍的“注水”现象。吹得越厉害,就越有人相信。幌子举得越高,就越能拉拢更多的商业资源。禹晋永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商业骗子,但他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把所有可能的造假现象都玩到了极致。在他的身上,商业伦理根本不起作用,诚信底线被僭越。而让人费解的是,禹晋永混迹其中的地产市场似乎完全缺乏“自清”机制,他煞有介事的“资本地产理论”也始终没有受到驳斥。道德规则在市场的失效,商业正气的匮乏,让禹晋永得以玩得越来越大,最终变成了“地产巨人”。
从另一个侧面看,在微博等自媒体出现之前,由于社会信息流动的不充分,骗子往往善于操纵舆论乃至文化,为自己营造出“英雄不问出身”的宽松氛围。胜者为王,社会更认可成功者。当一个人为自己编造的光环足以遮掩住所有的瑕疵时,他似乎真的就变成了他所扮演的那个角色。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尽管网民在微博上发起了一场“围剿战”,禹晋永的骗子形象几乎尽人皆知,但似乎无法撼动他作为一个成功者的社会地位。这背后究竟有怎样一种诡异的文化支撑,实在值得人们做出严肃的思考。
不得不指出的是,在纵容禹晋永的多重社会因素中,法律的选择性失明是最为关键的。禹晋永涉嫌合同诈骗的事情发生于2003年,2010年即有人实名向公安机关举报禹晋永涉嫌九项刑事罪名,但不知为何缘故,禹晋永迟迟没有进入司法的视线。甚至在媒体揭露他涉嫌伪造三份国有土地使用证时,司法机关仍然没有实质性动作。禹晋永所编造的投资和招投标活动裹挟了山东梁山县地方政府,却同样没有受到严肃追究。法律作为经济活动“守夜人”的角色,在禹晋永这一个案上出现了长时间的缺位。值得庆幸的是,在受害公司的一再要求下,北京警方终于将禹晋永抓获归案。但他的骗局能否得到彻底清算,还需要冷静的观察。
禹晋永“创造”了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成功神话,但这个神话也折射出社会的多重扭曲。那些曾经站在禹晋永身边的人,那些曾经为禹晋永贴金的机构,那些闭目塞听为禹晋永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的评选活动,以及纵容禹晋永盗用教授、研究员、导师名号的大学,都应该做出深刻的反思。当禹晋永的真实面目终于得以还原的时候,他所搅混的那潭池水,是否也能够随之回归清澈?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