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杭州牌坊倒塌,警示身边的风险

2012年08月14日 07:04   来源:京华时报    金苍

  睁大眼睛也看不见风险,并不仅仅是经验不足、技术不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强,只能看见“想得到的危险”。

  又是一起“身边的惨剧”。8月12日,杭州着力打造的历史文化街区清河坊的牌坊倒塌,砸中游客造成两死一伤。

  出门旅行,在牌坊前留影、房檐下休息,都再普通不过,没有人会想到这还有危险。然而,清河坊牌坊的倒掉,却警示出这种“身边的风险”。

  防范身边的风险,是旅游、公共设施的管理者、运营者理应提供的服务;保障身边的安全,也是游客和公众理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台风,清河坊管委会上周刚刚对牌坊进行了检查,并且没有发现倒塌征兆。管委会成员也承认:不明确木质牌坊的维护方法,平时只能从外观观察。实际上,在2009年的管理责任书中,清河坊就表示要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安全检查。睁大眼睛也看不见风险,并不仅仅是经验不足、技术不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强,只能看见“想得到的危险”。

  在创收增收的指挥棒之下,安全已经退到了旅游景区管理的角落中。抓安全不能产生直接效益,不能带来切实好处,而只是花钱。于是安全人员成为兼职,安全检查也只是随便敲敲、四处看看,不出事就没人负责,也不去狠抓落实。试想,如果有人提出联系专门机构对牌坊进行体检,是不是会被人嘲笑没事找事,甚至引来花钱才有油水的猜测?

  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很大一部分来自软件。而安全,可谓这种软实力的基础。难以想象,如果牌坊成为危墙,公众还想立此存照;如果缆车有触电危险,游客还会觉得兴味盎然。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没有安全、舒适、便捷的环境,景区将难以吸引到更多客流。

  在更大程度上,“身边的安全”也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正因无形之手的托举,我们才不至于时刻警惕“不立危墙之下”,以防高楼的空调机忽然坠落;也正因无形之眼的监测,我们才不至于绷紧神经“防患于未然”,害怕地铁忽然脱轨或是逆行。可以说,有公众对身边安全的信任,才有现代社会的和谐运转。

  这启示社会管理者,虽然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转化成GDP,但安全管理绝非没有效益。于景区,它涉及长久的吸引力;于社会,它涉及民生、涉及权利,涉及信任感带来的向心力、凝聚力。而这,可谓最大的效益。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