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7月17日《中国经济周刊》报道,近日,一位烟草零售商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所销售的天价烟主要在官员中流通,因为官员收礼时一般不敢收真金白银,但天价烟方便变现。烟草商还表示,为了满足官员要低调的特殊要求,厂家会附送白盒或普通烟盒的包装,方便他们装“天价烟”。
这才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譬如一包九五至尊:2008年,它出现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原局长周久耕的会议桌上;今年6月,它出现在陕西省大荔县官池镇伍家湾村村委会迎接县委书记的会议桌上……所到之处,“腥风血雨”,遍是传奇,弄得官员人人避之不及,就算真是自己掏钱买的,恐怕也不敢轻易拿出来。但因为它又是日常送礼中最容易变现的“现金支票”,仍在愉悦地暗自流通着。厂家很贴心,一个普通烟盒,就完成了从高调到低调的华丽转身。
“天价烟”变身,与其说是舆论监督的伟力,不如说恰恰反证了“媒体爆”、“网友爆”的不甚靠谱。你看,即便你PS修复能力再强、数码相机的画质再高、权力监督的意识再敏锐,一包普通烟摆在你面前,你能透视出内里的别有洞天吗?零星的发现,不过是小概率事件。只要被监督者“装备”升级,粗放的监督注定被困在没有蛛丝马迹可循的原地。
有关“天价烟”的纠结,真正的问题其实在两个层面:一者,某些厂家以“附送白盒或普通烟盒包装”的方式推销卷烟产品,究竟意欲何为?让官员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继续消费吗?
二者,“天价烟”变身的背后,还有三个值得警惕的背景:一是烟酒上承载的所谓礼品文化与办事文化,二是刑法中有关公职人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很难剑指“天价烟”之类的“礼品”,三是在公款与私款消费的边界上,最难以厘清的就是烟酒——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系统化、制度化的疏解,“天价烟”就不会禁绝。而依赖有限的事后监督,如何能吓唬得了一些人利来利往的冲动?
“天价烟”是无辜的,官员也是消费者,消费者自然有选择的自由,其被妖魔化的现状,反映出某些消费市场与权钱之间的不清不白。私相授受的“天价烟”,无非代偿了两种功能:一是预算约束乏力的大手大脚,二是权钱交易的权力自肥。“天价烟”不过是一个道具,或者说,官员对“天价烟”被曝光的敏感,无非是源于对自我权力被晾晒、被人肉式监督的恐慌。
穿上普通烟的“马甲”,公众可能还真认不出“天价烟”了。那么,我们的舆论监督或公共监督又该如何升级呢?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