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称年中时节,各地税务压力极大。6月,甘肃省永登县地税局号召大干20天,突击增税6448万元。湖南省常宁市国税局则“暂停所有假期,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征税”。媒体称原因在于土地财政断炊,经济放缓,各地财政收入告急,且地方仍需完成上级下达的增收任务。(7月12日央视)
固然,“人人想收入、人人抓收入”是税务部门职责决定的,无可厚非,但所谓“开足收税机器”,无所不用其极的收税方式弊多利少,负面效应不可小觑。
动员一切行政资源突击收税,最直接的弊端就是单纯考核征缴指标,容易导致违法征缴。在“发条上紧”的压力之下,征缴手段花样翻新,用到“极致”,甚至逾越法定职责,动用交警等其他执法部门参加收税,搞“搭车征收”、“捆绑缴税”。还有的税务部门为了激励多收税,将指标与工资、奖金福利挂钩。显然,这些做法不仅淡化依法征收的原则和服务举措的实施,而且在压榨税款“弹性空间”的同时,也扩大了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一般而言,依法收税掌握的尺度是“抓大不放小”,“颗粒归仓”。但突击收税的“全家总动员”,很容易造成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当下,不少中小企业日子不好过,而小微企业更是举步维艰,都急盼税收政策的扶持。然而,突击收税连喘息的机会都不给。资金问题是当前企业的最大难题,“寅吃卯粮”的“预缴”会加重资金周转和筹措的负担,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这些企业要生存下去,吉凶未卜,前景堪忧。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天勇为此发出了“今年全国一大批小微企业有可能被税务部门整死”博文。而企业的发展是市场预期向好和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载体,税收出手过猛,很可能会伤其“池鱼”。
突击收税导致出尔反尔,损害政府诚信。固然,清理税收优惠政策是必要,也是合乎法律规定的。但对一些当初经过税务部门认可、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明文规定的优惠政策,在取消时应该慎重。一些地方招引项目入户时一副面孔,捧出若干优惠政策,就包括税收方面的优惠举措,其中不少都是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地方不过作出重新诠释和具体细化。到了财政吃紧之时,却立马换了一付副面孔,“关起门来打狗”,大收特收“过头税”。这会很伤企业的心,今后让兴业办厂的老板如何相信地方政府的承诺,相信税务部门开出的“绿色通道”?
“税收集结号”不能吹错调。苛捐杂税榨取民脂民膏是历代王朝官逼民反的重要导火索,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是国家太平、民生幸福的重要符号。诚然,现行的税收与封建朝代的租税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但遇到土地财政断炊,经济放缓,收入告急,不能搞“挖地三尺”,应该多从增收节支和压缩三公支出等方面挖掘潜力。税收压力如“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转嫁给企业和民众则可能成为社会矛盾的催化剂。因而,相关部门对突击收税,应跟进监督,及时叫停一些错误做法,严肃查处行政乱作为和职务犯罪行为,防止突击收税侵犯民权、侵占民利、伤害民心,进而保障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