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减速具有趋势性和周期性双重性质,但就当前而言,周期性应该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周期性减速的核心动力来自有效资本形成不足或新兴投资增长点不足。因此,稳增长需培育新兴投资增长点。
原因在于,存货变化对G D P波动的重要性已大于净出口;无论是存货变化还是净出口变化均明显小于上一轮周期性下滑的幅度;消费对G D P的贡献度较之上一轮周期已经明显提升。
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企业利润率快速下滑、房地产调控和土地财政的弱化,以及银行体系流动性未能有效传递至实体经济,导致有效贷款需求不足。
具体说来,第一,工业企业利润率负增长导致有效投资需求不足。1至5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为负2.4%,连续五个月处于负增长状态,而2011年全年增速超过2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额同比增速下滑更快,为负5.9%,远超民营企业。当前工业企业利润额的下滑将对投资需求产生不利冲击:一方面,工业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利润留存,利润额的下滑则意味着企业将自有资金用于投资的能力显著弱化;另一方面,工业利润增速下滑这一事实本身将改变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使投资行为趋于谨慎。
第二,房地产调控不仅导致房地产投资下滑,也通过“土地财政”机制弱化了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能力。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和土地购置同比增速分别下滑5个和12个百分点,呈加速下滑态势,房地产调控的累积效应在二季度集中释放。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投资趋弱对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间接冲击也许更大:一则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的表外预算来源,但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下滑幅度超过50%,二线城市平均下滑幅度在30%左右,对地方政府的投资资金来源构成直接冲击;二则在地方政府投资性项目,土地发挥资本金和资产抵押物的功能,土地均价的下滑不仅对地方项目的资本金来源构成负面冲击,而且也严重弱化了土地资产的抵押功能;三则地方政府通过廉价工业用地出让、税收补贴等方式吸引制造业投资是极为普遍的情况,但今年以来土地和税收收入的减少使诸如此类的补贴变得更为困难。
第三,以贷款规模控制以及存贷比等为代表的金融管制指标约束,导致充裕的银行体系流动性难以向实体经济顺利传导,并导致有效贷款需求难以满足,从而使得投资下滑。截至目前,央行已将准备金率下调三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两次降低存贷款利率水平并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但当前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仍然难以有效满足,温州民间高利贷资金成本仍高达20%。这种相互冲突的现象说明,当前中国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之间可能存在不匹配问题,使资金难以顺畅传导至实体部门。同时,有限的信贷资金投放也以短期和票据融资方式进行,中长期贷款占比已连续大幅下降。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