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楼市骚动与经济不景气相遇时,曾屡受房价暴涨之苦的民众自然会加剧担忧。在这个时候,真的是不能有一点杂音噪音。调控政策一旦有丝毫松动,民众和中国经济伤心又伤身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7月10日,北京市楼面价高达4.29万元/平米的新“地王”诞生;之前的7月3日,浙江温岭再现近几年罕见的市民连夜排队购房景象;6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上涨,房价连续9个月环比下跌态势就此终止。房地产市场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骚动,不仅让市场燥热,更让人心浮动,极大地挑动着公众脆弱的神经。
与此同时,煤炭、钢铁等多个行业出现低迷景象;一批企业开始减薪裁员;央行于7月6日开始了年内第二次降息。当楼市骚动与经济不景气相遇时,曾屡受房价暴涨之苦的民众自然会加剧担忧,他们害怕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政策出手,害怕调控政策的微调会导致楼市的再次疯狂。
在这个关口,楼市调控的口子是一点也不能松。在这个问题上,中央和地方以及相关部门,都应该保持统一的调子和步骤。在这个时候,真的是不能有一点杂音噪音。调控政策一旦有丝毫松动,民众和中国经济伤心又伤身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所谓“回暖”,主要是源于调控以来,结婚、子女上学等刚需积累的一次性释放,释放完毕,成交回落应是大概率事件。另一方面,政府对限购、限贷从未放松。7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考察时,年内第五次公开强调“决不能让房价反弹”。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近日指出,在调控政策中,限购始终未松动过并且也不会松动。7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评论,坚称别让“地王”“误导消费预期,从而推高房地产价格,影响调控大局”。因此可以肯定,现在各种“房价已经到底,楼市正在反弹”的舆论背后,都有房产商和某些地方政府那只或明或暗的手在操控。
但我们也应看到,因为经济的不景气仍在继续,民间资本出路狭窄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土地出让政策也没有多大改变,影响房地产市场的这些大因素仍然存在,所以房产市场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调控在这个时候必须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2010年4月,北京率先规定“每户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以来,9月“国五条”出台,16个一二线城市限购;11月,国家叫停三套房公积金贷款,二套房首付提至五成;去年1月,新“国八条”出台,二套房首付提至六成。两年来的调控,使得房地产市场保持了稳定,公众都有深切体会,也深得民心。只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坚持调控,坚持从源头上打击投资性购房,那么,即使楼市回暖,房价反弹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
但限购毕竟是一种行政手段,既然是行政手段,就是一种权宜之计,就不可能保持一百年不变。2007年以来房产调控政策的多变和市场的反复,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是公众目前担忧的根本所在。
中国人多地少,又有18亿亩的红线搁在那儿,还有众多的低收入群体需要借政府之力才能“居者有其屋”,因此,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完全市场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行政手段不可或缺。但从长远计,房地产市场若要健康发展,还得尽早从“大棚”里走出来,来到太阳下,逐渐减少行政干预的力量,否则,“要刺激的行业未见反弹,坚持打压的反而销量增长”的局面就会继续存在,民众为房价提心吊胆的日子就不会结束。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