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课题组发布的一项“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系列调研报告显示,有六成以上的毕业生最理想的单位类型是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仅有4%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6月26日《光明日报》)
众所周知,比起民企和外企,国企和政府部门比较稳定且有较高的薪酬福利待遇。有的人就认为,大学生缺乏创业激情,有贪图安逸之嫌。但我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不在大学生是否有进取的品格,而在于社会资源是否有合理的配置。
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发展,使得大部分资源掌握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手中,且看基础建设行业动辄上百亿的投资,就难有民企能够望其项背。再者,在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当下,温州企业倒闭潮,部分外资企业相继退出中国市场,大量出口制造型工厂由于人民币升值,具有的低廉劳动力优势正不断被蚕食——民企可说是一片“风雨飘摇”。
进民企、进外企是“打拼”,而进国企、考公务员就变成了“吃皇粮”。做国企员工也有挑战性,在政府部门工作也需要个人能力,但为什么大家对此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关键就在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政策、资金都向国有部门倾斜,那人才接踵而至正是“人往高处走”的必然结果!或许外企的薪资更为可观,但能扛住随之而来的高强度工作的人毕竟不多,大部分人一合计,可能还是选择国企。
大学生不可否认的是最具活力,最具冲劲的一群,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很清楚他们也不乏理想与追求,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却是不争的事实。一部分人为了理想,愿意放弃相对安稳的工作,值得赞赏,但是大部分人则是接受现实,也无可非议,这是一种理性选择,并没有什么稀奇。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