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餐牌”孤立了民工还是大学?

2012年06月01日 07:09   来源:燕赵晚报   王聃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爆料称,学校食堂门口贴出一则告示写着:禁止民工在此用餐,谢谢合作!该学生问了一下缘由,对方解释称农民工在食堂用餐影响卫生。(5月31日《宁波晚报》)

  一句“影响食堂卫生”,尽显管理方的“身份高贵”与民工被孤立的社会常态,这里需要讨论的其实还是高校的开放度问题。关乎此,历次的讨论早已经厘清了类似的常识:因为公共财力的投入,公立大学事实上也是公共资源的一部分,它需要向社会开放,满足所有纳税者对于大学合理的需求。当然,这种满足应该以不影响大学基本的教学、科研与生活秩序为前提。为大学建造教学楼的民工多半不会影响食堂的秩序,所以,“为卫生计”而谢绝民工的理由,本质上经不起推敲,它映射的还是高校开放度不够。

  可问题是:我们的大学真的是全方位的不开放吗?显然不是。相反,他们把公共空间的大门对“身份更高贵者”最大努力地敞开了。长沙的一所大学,图书馆前的休息长凳,现在早已经改成了停车位,因为学校里外来的高档车辆越来越多,校内治安管理方想借此营利。其实,大学开放的又何止几处公共设施,当教学楼也可以轻易地被冠以服装品牌名称,所谓的开放,更多时候已经成了某种形而上的沦陷。

  这是意义复杂且尴尬的大学开放现状:一方面,它们极力排斥诸如“蹭饭者”之类的身份卑微者,甚至是出身贫寒的学生;另一方面,它们又对权贵者唯恐开放不够。关门办学固然不为公众所喜,门向权贵敞开显然也是令人忧心的趋势。读懂了这一点,或许就读懂了民工与大学食堂的咫尺天涯:这样的大学,并无任何“开放价值”。

  当作为大学建设者的民工也被拒绝于大学食堂门外,它孤立的远非民工而是大学本身,它让人不仅看到城堡化的大学,更看到功利化的大学。关于大学,关于大学的开放性,有一句话公众耳熟能详:大学应该无围墙,它的另一种现实表述不妨是,大学眼中应该无民工。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