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学排行榜,怎一个乱字了得——看排名,同一所学校在不同榜单“跌宕起伏”;看指标,评价角度千奇百怪、数据来源不清不楚;看市场,机构鱼龙混杂、盲目扎堆“打榜”…… 难怪有网友直呼“大学排行榜天天都有,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更令公众哗然的是,曾有大学校长公开爆料,称有排行榜制作机构找上门索要赞助。(人民日报5月24日)
国内大学排行榜之“乱”,的确是该重拳整治的时候了。但笔者认为,“乱”字背后中国大学排行机构规范监督缺位,以及国内大学办学绩效评价的不科学不完善也需高度重视。
实事求是讲,对于许多普通民众来说,在信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还是比较看重国内大学排行榜的,而且很多选择都是在看了大学排行榜之后才决定的。而一些大学等机构出于不同目的考虑需要排行争鸣(证明)等需求,就使得国内有大学排行榜生存的市场,从而兴起大学排行热——一些研究机构乐于排、一些大学乐于被排、群众需要从中获取信息。然而,大学排行榜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排名指标,使得各机构的排名很多情况下都是依靠自己的喜好甚至需要,随意设置排名指标、搜集指标资料、取舍指标数据,进而随意发布各种形式的国内大学排行榜。归根结底,这是由于相关部门缺乏对这类排名机构的规范监管,从而缺少给大学排名制定必要的操作规范、评价指标和日常行为的监督,再加上这些排名,符合一些大学和人员的需求,于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排名机构收钱,被排名学校出钱,沾染铜臭的“竞价排名”,结果自然是乱的一塌糊涂。
当然,一些大学、大学校长明知排名水分有多大,却还趋之若鹜,掏钱买名,原因就在于国内大学办学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从而导致一些大学办学方向的迷失所致。在国外如英国,大学排行的指标主要有十五项:入学的标准;学生的成绩、教师的比率;获得哲学博士的教师人数;教师中拥有教授职称的比率;图书馆的经费;政府对研究的资助数目;合同研究;大学所提供的学生贷学金;毕业生的长期就业;毕业后的暂时就业;研究或继续学习;一等奖的得奖情况;毕业百分比;研究生人数占学生百分比;英国留学生人数占全部学生百分比。这些指标都是以文化和学术成就为核心进行评价,没有其它乱七八糟的东西,且每年会作相应调整,每一项都意在加强学校质量,换算成等值分后再排名。
再纵观国内,大学排行榜的指标可谓五花八门,有的甚至用一些没有多大意义且与大学没有必然联系的指标来衡量排名。如中国校友会网刚刚给出的2012国内大学排行榜,主要参考指标竟然有创富(亿万富豪)造官(厅部级高官)等指标并据此还单独发布了排行榜单,基本与以文化和学术为核心的大学精神无甚关联。固然,这与有关研究机构的自由选择评价指标和缺乏管理有关,但从一个侧面也恰恰说明了我国大学办学成就评价体系的缺失和不完善。试想,如果我们的办学评价体系完善发达,还会有如此乱七八糟的评价指标吗?还会有大学为此不惜重金吗?还会有相关机构随意用一些很不靠谱的指标来为大学排名而自砸招牌吗?
文明是民族的象征,文化是文明的载体,学术是文化的体现,而学术创新则是国力提升的源动力。当培育一个民族文化和承载主要学术创新的大学依靠掏钱“竞价排名”的时候,将是多么的讽刺和悲哀,还何谈文化立学、文化育人、学术进步和国家核心竞争力?今天,当我们关注、痛恨大学“竞价排名”并强烈要求严厉整治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并着力解决该问题孳生的背后原因。只有滋生的土壤被彻底清除了,大学“竞价排名”也就不存在了。(余明辉)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