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营口5000万元补贴公务员买房一事引发质疑,被指用纳税人的钱为公务员搞福利。对此,营口官员称这对兢兢业业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是一种伤害,并表示补贴符合国家政策,专款专用;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没能全部解决“停止实物分房”后的历史欠债。(5月22日新华网)
营口5000万补贴公务员买房,被网上指责为变相高福利。对此,营口市住房改革与保障办公室负责人有些激动,认为这是对公务员的一种伤害。对于这一指控,公众难以“认罪”,因为对公务员造成这般伤害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营口给公务员发房补虽然符合有关政策,但为什么有人认为此举是权力自肥?这恐怕是“印象后遗症”惹的祸。因为在这之前,很多地方发生了建公务员专供房,给公务员发购房补贴,官员低价购房的事例,这不但是滥用纳税人的钱,是借用权力自肥,同时也给公众造成了公务员还享有分房或变相分房特权的印象,只要涉及公务员买房的事,就“先入为主”认为一定有猫腻,是自肥,而不去深究具体事件的来龙去脉了。
营口公务员房补事件发生后,当地有关部门向媒体和公众详细地公布了补贴的依据、缘由,但事后解释得越充分,越说明事前宣导不到位,这种马后炮式的澄清和辩解,能否真正消除公众误解,尚在两可之间。但当地政府的被动和尴尬却显而易见。造成这种被动的原因就在于当地政府对发放房补的敏感性认识不足,在政策宣传,信息公开上做得不及时、不到位。公开才能避免误解,透明才能消除疑虑。给公务员发房补虽然符合政策,有其特殊性,但普通公众很难全部了解这些信息,这就需要政府在推行时,尽可能地把政策、缘由向公众说清、说透,这样才能避免误解的出现。但当地政府在发放补贴时,只是下发了一纸通知,粗略地提了一句相关的政策依据。这种只有内行人才能看出门道的通知,在公众对公务员购房极度敏感的当下,自然承载不了社会的质疑。
公务员发房补既然符合目前政策规定,那就是他的应得权利。被人质疑,被人骂,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一种伤害。但这不是他伤而是自伤,是公务员整体观感不佳,是政府在信息公开上遮遮掩掩,在面对舆论监督上被动失措造成的。要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除了公务员保持廉洁,避免自肥外,还需要政府在信息公开、舆情应对上做到主动、透明和真诚。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