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广州日报》报道,目前内地部分洋奶粉售价为全球最高水平,并以一款德国奶粉为例,称其在德国的价格仅为中国正规渠道价格的四分之一。专家表示这或许可以归因到内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内地消费者是什么心理?要钱可以,但不能要了健康、要了命。看了这则新闻,我的疑问如下:洋奶粉价格高的主要原因能不能归结到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上?如果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是主因,那么今后的奶粉价格是否还会继续高企?国产奶粉到底有没有救?
今年1月1日起,我国对包括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在内的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税率低50%以上。关税下调了,价格反而在涨,这说明价格与成本并无必然关联,需求才是关键。由于多数家庭只能生一个小孩,家长们必然优中选优。
问题是,优质奶粉如何才能被家长识别?或者说,在购买者眼中,好奶粉的特征为何?现在这个识别度其实很模糊,也很盲目。比如最好的当然就是原装进口奶粉,看奶源地,看是不是外国公司生产的。至于营养配方究竟适不适合,懂的人不多。一旦这个识别信号建立起来,加上国产奶粉丑闻不断,自然洋奶粉就成了大家追捧的对象。
这其中还有一个先后的判断。即到底是产品质量决定购买心理,还是购买心理决定产品价格?无论是代购也好,去正规商场也好,人们恐怕相信的不仅是洋品牌,还有人家一整套从研发到生产再到监管的市场体系。
可惜,如今一些国内奶企看到的不是前面一个“决定论”,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从头做质量做口碑,而是盯着后一个“决定论”,搞贴牌,搞山寨,起洋名,浑水摸鱼,欺骗消费者。我想这样做的后果,只会继续加深消费者的购买成见,继续推高洋奶粉价格。这除了令消费信心丢失,更会对买不起高价洋奶粉的那部分人造成伤害,让他们多花冤枉钱却物非所值。
所以消费者的心理固然重要,但上溯回去,国产奶粉市场声誉的垮塌才是始作俑者。国内的奶企更应看到庞大的中低端奶粉消费者,视他们为最宝贵的财富,首先赢得他们的信任,而不要跟风涨价、虚炒概念。这个基础打牢了,才不必再对着洋奶粉羡慕嫉妒恨。
相关评论:
洋奶粉掌握市场定价权之痛
约谈洋奶粉是标,国产奶粉自强是本
当洋奶粉也出现问题……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