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自有住房拥有率高企背后,多少悲催房奴

2012年05月16日 07:18   来源:羊城晚报   吴龙贵

  人人都关心房价涨跌,是因为大家都有房或渴望有房。近日西南财经大学和人民银行共同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而城市第一套房平均收益率在300%以上。(《北京晨报》5月14日)

  在房价高企的现实下,“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在网上激起一片质疑声。譬如在调查取样上,报告显示,城市户籍受访者仅为3996个家庭,算起来覆盖人口不过区区几万,以此来计算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显然有失精准。可以佐证的是,2010年中金公司发布的数据为,中国家庭户均拥有住房0.74套,短短一年时间就跃升为1.22套,难保没有注水的可能。

  其实不必太过纠结于数据本身。一来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大方向是靠谱的,具体是多少则另当别论;二来这个数据本身没有太多的意义。它能说明中国人更富有,还是居住情况更好?什么也说明不了。如果一定要从这个数据中找出点意义,那就是促使我们反思: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偏爱自有住房?

  房子是稀缺资源,再富有的国家,也不可能人人都拥有自己的住房。因此,实现“居者有其屋”最理想的路径,就是完善分层住房保障体系,富人自己掏腰包购买商品房,中收入和低收入群体由国家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住上保障性住房。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其实是说明国家在保障性住房这一块做得不够好。一是覆盖率低,二是由于制度设计、监管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保障房政策远未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这就使得拥有自住房成为相当一部分本该享受保障房而没有享受到的群体的刚性需求。因为如果没有自住房,这部分群体就无法在一个城市立足。

  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还折射出许多社会问题。譬如数据显示,工薪阶层的工资水平一直增长缓慢,若扣除物价上涨指数,可能还有下跌的趋势。再譬如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似乎也未见实质性提升,一场大病,或是子女上学,都有可能导致一个家庭返贫。这多方面的因素,使得许多家庭对未来缺乏乐观的预期,只有拼命省钱,以防范各种无法预测的风险。而存钱又有贬值之危,投资金融产品又有很大风险,相比之下,买房也许是最无奈而又最理性的选择了。

  如果不去联想,“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是个光鲜的数字,但谁都清楚,这背后饱含着怎样的艰辛与悲苦。很多人成了悲催的房奴,把收入中的大半交给银行,这样的生活要持续十几甚至几十年,很多家庭甚至得掏空父辈甚至祖父辈的积蓄,几代人都被“绑架”在其中……无数人忍受着低水平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失去了青春和对生活的理想,甚至失去了尊严,就为了一套房子,而且是一套很多年以后才真正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其实穷得只剩房子,除此,几乎一无所有。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