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关心房价涨跌,即使自己不买房也关心别人买房。5月13日西南财经大学和人民银行共同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5月14日《北京晨报》)
抛出这么一个概念,似乎是规劝人们见好就收,别再拿住房说事了。可我们现在所讲的住房,是在城乡二元化背景下的住房。如果不讲城乡区别,那国人几乎人人都拥有住房。一家不管有多少人,不管有多少代,只要祖上有房,那就是自己有房。可是这种自有住房拥有率有意义吗?既然涉及到城乡区别,那就必然面临城市住房和农村住房两种。
大流动时代,所谓住房梦,一般是指城市住房梦;所谓房价高,一般特指城市商品房价高。我们在收入上不仅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在房质、房价上同样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农村住房相对于城市住房,无论配套还是价格,都不是一个概念。把农村住房出售到城里来买房,可能连一个卫生间都买不到。如果把农村住房价格纳入统计,那出来的平均价格可真是价格不高,“被”字系列中可能得再增加一个“被降价”。
而由于城市水平不同,发达国家并不存在明显的城乡住房差距。美国地理学家波恩1976年提出来一个“逆城市化”概念,它指的是西方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越来越严重之后,大量城市人口开始往郊区或者农村流动。美国“逆城市化”的时候,第一步,富人先搬出去;第二步,中产阶级搬出去。
要中外比较的话,应该是在城市住房之间相比,一旦把农村加进去,对比也就失去了意义。可现在,所谓的“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正是包括了农村住房。不考虑城乡区别,不考虑发展阶段,不考虑城市化水平,对比没有意义。这里所称的“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和舆论一般理解的“城市住房拥有率”,根本是两个概念,这种对比具有一定迷惑性。
今天,国内许多城市居民,特别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还并不那么理想,有的一家老少挤在几十平方的小房子内。为什么那些在城市已经拥有一套住房的人,那么迫切想换一套住房?就是因为原有的住房面积太小、配套太差,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了。去过美国的人可能会发现,我们现在一些城市的高档住房,比如叠加别墅,在美国其实就是保障房的水平。
流动人口问题,城市化水平问题,几千年来的土地文化问题,决定了中国住房的独特性。有意屏蔽其中一些关键问题,特别是在一些概念上玩穿越,更决定了类似对比的非科学性,依此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没有多少科学价值。
相关评论:
如何建立住房自住需求长效机制
住房拥有率高 现实并不乐观
中国式“自有住房”千万别当真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