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以往为求升学率而挽留学生参加国内高考的中学,如今对学生出国却积极鼓励。据广雅中学教导处主任透露,市教育局今年对毕业班评价标准作了修改,首度提出“按规定修满高中阶段学分并在高二下学期后(含高二下学期)出国留学,被境外知名高校录取,每生加1.2分”。(见5月8日《南方日报》)
既然毕业班评价标准有变,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学在学生出国留学的问题上变阻止为力挺,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剑指”出国。与此同时,该市内一批中学全日制的国际班更如雨后春笋般创立,教授与国外大学本科接轨的A-Level(英国大学入学考试课程)、IB(国际文凭组织为全球学生开设的大学预科课程)、AP(美国大学预科课程)等国际课程也多了起来。
走出国门体验一段异域学习生涯,是难得的开眼界、长见识的好事。然而,在高中阶段,就如此大张旗鼓地将大量教育资源投入到出国留学的准备上去,极有可能造成对国内大学的生源挤占,况且政策中一个被境外知名高校录取的学生为母校争取的1.2分的加分,相当于约7个高考650分以上的尖子生所争取的加分总额。如此悬殊的含金量,是否有将国内正规高等教育贬低化之嫌?当然,国外高等教育的确具有可供借鉴之处,但如此之大的区别对待难免寒了国人的心,而这样的加分标准一出台,势必又会上演一场从校内到校外相关培训的狂飙突进。
鼓励学生“走出去”不能说错,但用“加分”的方式将其政策化,就多少有些越俎代庖了。作为学校,在帮助学生走出去的同时,更要对其做出全面正确的引导,明智地从长计议,鼓励学生留下来,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份信心。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