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B股的历史,可以看到,在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年,中国外汇资金十分短缺、外汇零储备。直到1989年底,中国外汇储备才只有区区三五十亿美元。正是在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为帮助本土企业从股市上募集到外汇资金,国务院决定在中国境内两家证交所分别增设两个B股市场。
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对外贸易开始迅速增长,来华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我国外汇储备节节攀升。1996年,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2001年,外汇储备突破2000亿美元。至2011年一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已突破3万亿美元。随着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B股市场越来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如果说,20年前我们被迫推出以外币标价的B股市场,是为了将境外的外汇资金“引进来”;那么,20年后的今天,我们即将推出人民币标价的国际板,则是为了让境内外汇资金“走出去”。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关闭B股市场,推出国际板,并用人民币“统一”我国股市。
目前,沪深B股市场共有106只股票挂牌交易,其中,21只B股的每股净资产已跌破面值;40只B股的未分配利润为负数;58只B股今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不足1分钱。在106只B股中,只有晨鸣B属A +B+H股,85只属于A +B股,其余20只属纯粹B股。
有人主张,将B股转入国际板。这是一个糟糕的主意,因为上交所即将推出的国际板,其挂牌对象只能是世界一流的外国大企业,而且至少应该是进入世界500强的外国大企业,而B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全是本国企业,更谈不上世界一流,因此,B股市场所有企业都没有资格进入国际板挂牌。
笔者认为,关闭B股市场,在操作上十分简单,大体可采用三种不同路径让B股消失。在具体操作时,最好选择弱市低位,先让全部B股永久性停止交易,然后,再按以下三种不同方式处置全部B股:
(1)85只A +B股及1只A +B+H股:采用“增发A股+回购并注销B股”模式。即按1:1等量增发A股,用以回购B股,然后注销全部B股。也就是说,通过定向增发A股,由公司大股东或战略机构投资者以部分现金或部分资产的出资形式帮助公司共同回购B股,并以1:1的比例直接将B股转换为A股,这部分股份的最终持有人只能是公司大股东或战略机构投资者,锁定期为12个月。
(2)对20只纯粹B股中的绩优者采用“先私有化+后回归A股”模式。即选择财务状况好、业绩优秀的B股,由公司大股东掏钱,或吸纳新的战略机构投资者出资,帮助公司首先完成对B股的私有化收购,再回归A股市场重新申请IPO。
(3)对20只纯粹B股中的绩差者采用“完全私有化”模式退出股市。即对于那些业绩较差、而且不符合A股IPO条件的纯粹B股,由公司大股东或公司自己掏钱收购,对B股实现完全的私有化处置,彻底退出中国股市。当然,这类公司在私有化之后,经过重组等条件成熟后,也可以再进入A股市场重新申请IPO。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