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当理财产品贴上了权力标签

2012年04月21日 06:55   来源:广州日报   魏英杰

  理财产品是一种投资行为,或者说是市场行为。在山东济宁市梁山县,这却成了行政强制行为。今年3月底,梁山县多数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陆续接到县总工会下发的一个通知,要求他们购买一份理财产品。

  这份理财产品,明着说是自愿购买,实际上却不能不买。哪个单位完不成任务,“系统”就会进行强制措施,比如“三年不能晋级,不能评模选优”,等等。明眼人一看,这不就是摊派吗?说得没错,这和以前许多地方流行的摊派、索捐,并无本质区别。只不过,这种行政强制行为如今披上了新马甲,从凶神恶煞的指令变成了笑里藏刀的“明白纸”。

  政府部门介入信托理财,意欲何为?原来,这是地方政府筹划资金搞城市建设的一种手段。为此,当地可谓挖空心思、费尽周折。这明明是县里筹划的,却挂了县总工会的名义,而总工会又委托给某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把资金放贷给某开发公司。只不过,无论如何打扮,这都掩饰不住权力介入的色彩。这一理财摊派产品,着实令当地收入不高的普通职工苦不堪言。

  有句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现在却变成:你不理财,权力逼你。如此强制推销,堪称最牛理财产品。政府搞城市建设,却让普通职工埋单,这明显念歪了经。地方政府这么做,不仅违背了政府行政的本质,也超越了公权力的活动界限。政府活动与市场行为混淆不清,难免产生寻租空间,发生腐败行为。当地政府为何要把资金委托给某信托公司,某开发公司又凭什么拿到城建项目,这难道不值得追问吗?

  理财投资具有风险性,城市建设又往往无利可图。在相关通知中,除对公众许诺高达10%的年利率,对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却只字不提。在有关专家眼里,政府以这种形式发售信托理财产品,存在强制集资和诈骗的嫌疑。这就是说,当地强制摊派发售理财产品,不仅侵害了职工的正当权益,而且这一理财产品本身便已涉嫌违法。

  据悉,不仅梁山县通过发售理财产品筹集资金,周边一些县市也存在类似情况。问题是,当理财产品贴上了权力标签,染上了行政强制色彩,这还是融资理财产品吗?事实上,2009年年底财政部就已下文,紧急叫停地方财政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的行为。在这其中,地方政府发售由地方财政提供担保的信托理财产品,就属于重点清退、叫停之列。这种所谓的“政信合作”已然涉嫌非法集资。令人遗憾,这种涉嫌违法的政府理财产品,直至今日仍在一些地方公然发售,给老百姓带来巨大困扰。

  梁山县发售的理财产品并不是真的牛,它只是狐假虎威、仗势欺人罢了。该县因境内的梁山而得名,据称乃《水浒传》故事渊源所在。当地政府强制发售理财产品,颇有几分梁山好汉风格。却不知,这算不算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