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关正街”更名不妨征求市民意见

2012年03月17日 07:12   来源:红网   雷钟哲

  这些天,许多西安市民都在为“南关正街”的更名感到纠结。而自从几天前媒体公布这一消息起,各种意见就此起彼伏纷至沓来。据网上调查显示,有28.53%的网友对政府更名表示支持,认为符合城市发展需要;有15.75%的网友不置可否,认为“无所谓”;但是抱着“严重抵制”态度的网友,却多达55.91%。这就不能漠然置之。(3月16日《华商报》)

  目前,改名还没有最后敲定,虽然注销“南关正街”并入“长安北路”,获得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的通过,但最终确定,还要有上级政府的批准。也就是说,这件事还是一个待定中的事情。因此本文的议论就不过时。

  据说考虑改名,是出于多种原因考量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要打造长安北路商圈的原因。再是有人认为,随着城市发展,西安四个城门外原来的“关”域,已经不复存在,若继续以“关”称呼地名,限制了西安城市的规模。这理由让人不大明白。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北京最著名的商业大街王府井,也应当更换名称,因为“王府井”的得名,也与当年这里有一口远近闻名的甜水井有关。而现在那口井,似乎不知所踪。若要论及气派,还不如叫“王府街”,因为在隋唐时期,这里就是燕王府所在地,罗艺(罗成之父)受封燕王,在此总管幽州。后来随着紫禁城的兴建,不少达官贵人于此修建王府,又被称为“十王府”、“王府街”。你看改名“王府街”或者“帝王大道”,不也顺理成章气势更大?可是,人家没有这样干,还是保留了一个“井”的俗名;且这口井,也没有影响此地成为世界瞩目的地方,像东京银座一样,商贾云集、贸易火爆,成为寸土寸金的地方。这样看来,说“南关正街”的地名不利于商业圈的建立,或者不如“秦皇大道”、“复兴大道”一类称谓“大气”,实在有点牵强附会。

  更重要的,城市地名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城市地名,不仅是一个地域的标志,还是一座城市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共同诠释着一座城市的历史。随意更改地名,会使历史人为中断,即便续接,也会留下疤痕。而其中蕴含的众民的回忆、思念、寄托、情感以及本身具有的传承历史的作用,恐怕都不应忽略。文化学者商子秦说,路名可以促进现代人对古城的了解,很多人会因路名产生了解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兴趣。试想,因为南关正街的消失,那些与此有关的童谣,比如“一二三,上南关,南关有个张老汉。张老汉,张老汉,顿顿吃饭把门关。有一次,门没关,苍蝇进来一河滩。苍蝇叨走一粒米,老汉撵了十万八千里┅┅”是不是少了依托的母体?

  还有,地名往往是老百姓约定成俗的共识。在强调公民意识、强调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今天,更改地名,最好听取一下民众的想法。不说“听证”,吸收参与,广征意见,也是好的。而且利用这种机会,还可以激发群众参政的热情,成为热爱城市建设城市的动力;让他们体会到,他们才是这座城市的主人,有給“孩子”(街道)取名的权利。——这种生动活泼的局面,不也是我们期盼已久的么。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