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一只鸡得杀一头牛”困境待解

2012年03月17日 06:51   来源:工人日报   孙瑞灼

  据3月13日《大众日报》报道,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日前接受采访时说,“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维权比较困难,维权成本高,有的时候为‘追回一只鸡,得杀掉一头牛’”。

  今年“3·15”的主题是“消费与安全”,反映了广大消费者的心声与诉求。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各级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0.7万件。面对如此普遍的侵权现象,消费者是如何应对的呢?2011年中国新闻网的一项调查显示,63.8%的受调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默默忍受”,近七成消费者认为维权成本太高。消费维权何时才能走出“追回一只鸡,得杀掉一头牛”的困境?

  有多高的维权成本,就有多少人选择沉默。消费者不是不想维权,而是迫于无奈。有一个真实案例——蒋先生购买9元洁面乳受骗后,打官司历时3个多月,为18元赔偿付出3000多元交通费和误工费等损失,却未得到法院支持。试问,类似这样为了一件价值很小的商品,数十次往返于商家、质监等部门,你愿意吗?为了维权,让你先垫付数千元的质量鉴定费,你犹豫吗?而且,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还可能面临取证难、投诉难、查处难、诉讼难、赔偿难等诸多问题。这笔账不难算,权衡之下,谁还会去维权?而大家都不去维权,无疑会更加助长制假、售假者的嚣张。

  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政府部门要坚持便民、利民、服务的立场,尽量降低甚至免除消费者维权所需的鉴定费用,或者规定由商家承担相关鉴定费用;同时,尽量缩短消费维权的流程,简化程序,降低消费者维权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与此同时,切实提高消费侵权的赔偿额度。与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相对的是商家违法成本低。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行的是双倍赔偿原则,这显然不够。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中国消费者维权获胜后,目前每案得到的赔偿金平均为700多元人民币,而美国平均每案消费者获赔35万美元,这当然有国情不同的因素,但相比之下,我们的赔偿额度实在太低。因此,有必要借鉴《食品安全法》“损一赔十”的做法,一方面使造假者得到足够的教训,另一方面使消费者能够获得高于维权成本的赔偿,提高其维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什么时候,“追一头牛只需要杀一只鸡”,消费者维权的困境或许会得到舒缓。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