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曝光”与“拒曝光”

2012年03月15日 07:49   来源:解放日报   李爱铭
    中小学生投身科技创新活动,究竟是为了什么?不妨先来说说一组“爱曝光”与“拒曝光”的孩子。

    日前,某高中几名学生给笔者打来电话,请求报道其创新成果,以期扩大社会影响,为将来夺奖增加“印象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名获得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的高中生,在接受蜂拥而至的媒体采访时,则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超级“低调”和“淡定”,纷纷婉言谢绝。

    孩子“爱曝光”不见得是件坏事。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关注媒体报道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如小区停车难、大都市乞讨人群、农民工子女等等,不少孩子的小课题确实具有现实意义。而借助舆论提高曝光率,呼吁全社会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问题的解决,这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不过,期望借助媒体曝光来增加项目参赛的得奖率,则未免过于功利。近年来,林林总总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为不少孩子争金夺银的新舞台。如果创新大赛得奖,还能与自主招生相挂钩,因此一些孩子千方百计要去搏奖。不少家长和指导教师也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提高媒体曝光率和社会影响力,成为向评委证明其项目价值的重要“砝码”之一。

    从那些“拒曝光”的孩子身上,我们或许更能看到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本意。一名获得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的学生拒绝接受采访的理由是,搞创新项目纯属个人兴趣爱好,项目仍需继续完善和深入,不想被媒体追逐,不想被名利所扰。这话既实在,又发自内心。

    很多著名科学家能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一定拥有兴趣源动力、不图名利,耐得住寂寞和清贫,长期默默投身其中。从小培养孩子这种踏实单纯的科研精神,比急于“托举”孩子出成果更重要、更有价值。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