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认为,提高废弃塑料再利用率,亟待解决回收成本高、技术制约、再生塑料推广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这需要环环相扣做好消费者、处理站、回收商等工作,提高废弃塑料的回收率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废弃塑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近年来,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逐渐成为塑料袋及塑料包装使用的重点领域,大量塑料包装被丢弃在垃圾堆中。近日,就有调查发现,不少居民区的废弃塑料被直接混入了生活垃圾中。
经过长期探索,我国已经建成了相对完善的塑料循环利用体系,但在废弃塑料处理方面,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统计,2022年我国产生废弃塑料6300万吨,其中被回收处置的仅有约30%,而填埋量为2016万吨、焚烧量为1953万吨,分别占比32%和31%。大量废弃塑料被简单填埋和焚烧,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塑料污染治理。提高废弃塑料再利用率,亟待解决回收成本高、技术制约、再生塑料推广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强化分类意识,让废弃塑料“有的处理”。居民是塑料制品的重要消费群体,但目前还缺乏对于废弃塑料可回收的认知。塑料垃圾分类未推行到位,这就导致一些废弃塑料处理站面临“吃不饱”的问题,废弃塑料也得不到有效处理。为此,需要增强居民自觉分类回收废弃塑料的意识,养成自觉垃圾分类的习惯。社区应尽可能多开展相关宣传工作,提高废弃塑料回收的社会共识。此外,也可以在分类标识、投放箱设置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居民正确处理废弃塑料。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发挥独特优势发展绿色产业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