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公路的“公益”面目

2012年03月13日 09:04   来源:南方日报   洪丹
    行路难、行路贵,这是广大车主普遍的感慨。政协大会发言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山东省副主委孙继业称全国各省19家路桥上市公司已成最暴利的行业之一。有知名法律人士则表示,有些公路根本不需要贷款,一些地方仍坚持部分使用贷款,目的就在于将来可以以还贷的名义进行收费,还贷已成为公路收费的借口和有效的幌子。

    公路建设负债风险隐忧浮现。同样是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交建集团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军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收费公路政策的提案》。提案中称,我国公路行业债务总规模已超5万亿元,债务风险显现。事实上,在地方政府对高速公路建设热情持续高涨之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打算对其撤火降温,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接下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将按照轻重缓急、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来安排。也就是说,高举债进行公路建设,并以还贷之名收取过桥路费,已经形成了从上至下的政策抑制,以及由下至上的民意反弹。尽管两者所关注的焦点并非一致,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公路建设的“无底洞”赫然显现人前。

    各地之所以不考虑利用效率和车流量,盲目扩大高速公路的建设规模,主要还是GDP驱动。高速公路是“看得见的政绩”,而还贷的压力则可以留给民间去稀释,或者留待下届政府操心。事实上,燃油税改革完成后,国家同时决定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但目前地方政府还贷二级公路的建设和还本付息的资金压力渐渐显现出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历史遗留账目太多。因此,一些地方迟迟未能正式取消二级公路收费,而已经取消收费的公路同样牺牲了不少财政收入作为代价。作为重要公共服务品的公路,本应该具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公益”面目,但如今“无底洞”事实却似乎说明,公路建设并未在正途上前行。

    还原公路的“公益”面目,这样的呼声已经由来已久。我们承认,路通财通,道路通畅会为地区增加更多经济利益,但是我们反对因GDP驱动而出现的大跃进式的高速公路建设。放缓建设,量力而为,是中央决策部门对于目前公路建设的政策要求,同样是民众对巨额公路收费烦不胜烦的民意反弹。公路收费已经严重地推高了物流成本,进而助推了CPI,增加了人们的生活压力,影响着人们幸福感的建立。早在2006年,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说时就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无疑,告别GDP崇拜,遏制政绩冲动,缔造幸福中国,早已到了付诸实践的阶段。

    经历多年争议后,自2012年开始,国内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以并入城市快速路的方式提前取消收费,成为第一条“免费高速公路”。至此,高速公路必定收费的“铁律”被打破。在历史欠账仍然巨大的今天,还原公路“公益”面目,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要努力向这样的目标靠近,而不是挖出越来越多“黑洞”等待民众无休止地填补。去年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表示,今后全国不收费公路将占公路总里程的96%。只希望这样的目标,对于民众而言不是一只可望而不可及的大饼。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