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收费再次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刘武称,食品和各种生活必需品的流通成本占商品价格五成,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物价水平。政协委员孙继业、任启兴等炮轰公路不姓“公”,变“性”收费,绵绵无绝期,成地方政府“提款机”和“摇钱树”。
对于公路收费的诟病,代表委员列举的数据和事例还可信手拈来一大串:全世界收费公路70%在中国、一些公路收入高出投资数倍乃至10倍以上,高速路成为“高价公路”、19家路桥上市公司毛利率高达59%、超越房地产成为最暴利的行业之一,“来钱容易”的收费公路成了“养人的地方”……如此种种“罪状”不胜枚举。
代表委员们拿出这些收费公路“罪状”,新也罢,旧也罢,都呈现出收费公路令人反感又无可奈何的真实“怪状”。其带来物流运输和百姓出行的高成本之余,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非同小可。路费贵加上罚款成为套住运输业的两把“枷锁”,不少大型运输车辆“被迫”铤而走险违规超载以维持盈利,为重特大交通事故频发埋下伏笔。
对于公路高收费引发的“问题链”,在民意强烈反弹的倒逼下,交通部等部委去年6月开始发起全国性的收费公路专项清理行动,以期纠正高收费及违规收费的行为。多名代表委员用“铁证”继续向公路收费“开炮”,可见公路收费的清理整顿依然难寄望毕其功于一役。
为期一年的全国性收费公路专项清理被民众寄予厚望,这场雷声阵阵的清理整顿行动即将接近尾声,最终换来怎样的结局仍是未知数。以广东为例,今年初砍掉一批收费站之后,全省收费公路占通车总里程比例由6.67%下降至5.27%,官方表示广深高速、华南快速干线等“硬骨头”的收费标准也“会下调”。然而,清理的力度能否更大、更彻底,冲破地方利益和垄断行业利益形成的格局,撕下收费公路的“合法”外衣,无疑值得期待。
就眼前而言,虽然物价话题的热度相对有所降温,但前两个月全国CPI平均同比上涨3.9%以及运输行业不堪重负的现实,清理公路收费以降低交通运输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而为物价高企减压的必要性依然不容忽视。同样,破解大型车辆超载屡禁不止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老大难”问题,与能否降低公路收费甚至完全取消一般公路收费同样息息相关。
毫无疑问,在经济能力不济的年代以“贷款修路、收费还贷”为由,公路收费有其“合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公路收费之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物之后依然要一成不变,甚至成为某些利益集团和地方政府的“合法印钞机”。代表委员们在最高民主政治平台上向公路收费“开炮”,是民意的一种强烈表达。应该说,让公路尽快回归其姓“公”的属性,不能再久拖不决了。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