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皮海洲:深发展丢了蓝筹股的脸

2012年03月12日 07:30   来源:京华时报    湖北投资公司总监 皮海洲

  在管理层力挺“有罕见投资价值”的蓝筹股的时候,蓝筹股却不太争气。

  3月9日,深发展公布了首份上市银行2011年年报。以四大行为代表的银行股是蓝筹股的代名词,深发展的行业地位虽难与四大行相提并论,在深市却也是蓝筹股的代表,“牵一‘发’而动全‘深’”。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银行业“赚钱赚得都不好意思说”。深发展也不例外,年报显示,2011年深发展实现营业收入296.43亿元,较上年增长64.9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2.79亿元,较上年增长64.55%;基本每股收益高达2.47元,较上年增长29.32%。以深发展的业绩而论,无愧于蓝筹股的本色。

  然而,深发展给予投资者的回报就令人不敢恭维了。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曾表示,沪深300等蓝筹股的静态市盈率不足13倍,这意味即时投资的年收益率平均可以达到8%左右。那么,深发展给予投资者的回报率是多少呢?是零。虽然深发展年报发布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为17.03元,对应的市盈率只有6.9倍,但作为中国上市公司的代表性公司,深发展秉承了A股上市公司不分红或低分红的“优良传统”,2011年推出的利润分配方案为不分配不转增,给投资者的回报是一个“鸭蛋”,而且这是深发展连续3年给投资者“鸭蛋”。这不仅丢了蓝筹股的脸,也是在给郭树清主席的脸上抹黑。

  当然,深发展给自己的“铁公鸡”行为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为更好促进本行长远发展”,未分配利润“用于补充资本金,留待以后年度分配”。补充资本金——这是任何一家银行都可以信手拈来的借口。凭什么为了你的“长远发展”,总要牺牲投资者的利益!在深发展对投资者一毛不拔的同时,该行2011年支付员工薪酬51.6亿元,员工平均年薪27.8万元,同比增长80.6%。其中,行长理查德年薪高达869万元,同比增长56.8%。为什么该行的员工和高管就不能为了深发展的“长远发展”少拿点薪水呢?这恰恰暴露了其轻视投资者利益、牺牲投资者利益的本来面目。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