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三公消费”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九三学社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提案《关于遏制公款吃喝的建议》。提案建议,将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等“三公浪费”纳入《刑法》调节范畴;“三公”经费等行政成本,纳入政绩考核范畴,决定官员仕途。(3月2日《新京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三公支出之所以难以遏制,是因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关系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在没有更多制度跟进的情况下,三公浪费入刑难以单兵突进。
上升到法律意义上的浪费,不能只是一个主观判断。可细观现在公布的各种三公支出,往往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笼统总和,公众根本不知道,自己碰到的、看到的三公支出,到底有没有超标,是不是浪费?虽然说现在一些三公支出是有一定标准的,可许多标准既太过模糊,又不为公众所知情。
既然要入刑,就必须考虑到量化和科学化的问题。这意味着,确定标准是前提。现在公众对三公支出特别敏感,应该制订一个明确的标准。拿公款吃喝来说,坊间有云,“四菜一汤吃到中央”。这不仅是民心所盼,也最大程度地考虑到了公务接待实情。可不可以把“四菜一汤”确定为公务接待的明确标准?只要有接待,只准“四菜一汤”,超过即浪费,就要受惩罚。标准明确下来后,也有利于民众监督。
标准之外,还应该及时公开。很多人津津乐道于芬兰中央银行有位行长,在一次公款宴上点了一道鹅肝,结果因超标而引咎辞职。这是建立在公开前提下的,没有公开,连是否浪费都不知道,何来辞职之一说?根据芬兰规定,所有的公务接待都要公开,接待了什么客人,吃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都必须上网公示。
九三学社的提案建议,直至乡镇政府,包括所有事业单位,公款接待一律网上公示。现在,一边是公开步履艰难,一边是好不容易公开的也雾里看花。模糊的公开更像是一种糊弄,不妨建立一个国家和地方相结合的全国三公支出公开网站。每一个官员的座驾是什么,支出有多少;每一起出国理由是什么,随行有哪些,费用有几何;每一起公务接待,来者是谁陪者为何,上了几道菜,喝了几瓶酒,花了多少钱,都应该及时上网公布。
有标准,有公布,三公浪费入刑才有可能。浪费入刑一时难以推进也不要紧,在全民监督的海洋下,有几个官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于“典当乌纱”去三公浪费?
相关评论:
公开“三公消费”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公开“三公消费”的亮点应该成为起点
遏制“三公消费”需下猛药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