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社会服务

2012年02月28日 07:31   来源:人民日报   李贻伟

  当前,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既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对社会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进行社会建设,需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广东省佛山市是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经济长期保持较快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实践中,佛山市抓住分群服务、民生方向和协同治理三个关键点加强社会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开展分群服务。所谓分群服务,就是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根据不同社会阶层的特性,采取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措施,使各阶层人群的期望和诉求得到合理满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佛山市的人口结构和社会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分层化、差别化程度加深。比如,外来务工群体、投资商群体、家庭困难群体、年轻网民群体等利益诉求并不相同,对社会服务的要求也千差万别。只有深入研究不同群体的需要,为他们“量身订做”服务和管理措施,社会管理工作才能更加具体有效,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坚持分群服务,有的放矢地深化细化社会管理服务,通过条块结合、分类管理抓住不同群体最核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专门的社会管理服务,可以提高社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这方面佛山市做了大量工作,例如,组成专门的企业劳资调解队伍,帮助企业消除劳资问题,促进了企业和谐,也吸引了更多投资。 

  坚持民生方向。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就在于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社会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当前多样化的民生需求,佛山市在社会建设中按照长短结合、标本兼顾的原则,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是将有限财力集中用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紧紧抓住就业这一民生之本,以建立持续教育、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提升创业就业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全社会就业再就业。同时,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二是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高度重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建设,在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城市健康发展,促进社会风气转变,使建设“民富市强、幸福佛山”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

  实行协同治理。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鼓励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佛山市外来常住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村镇和社区,因此必须把社会建设的工作重点、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建立基层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权办事的新机制。积极推动各村镇和社区探索决策、执行、监督相互独立又协调运行的机制。二是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佛山市村居人口多元化,大量村内居民不是本村村民,村民自治管理覆盖不到全体居民,出现不少管理和服务盲区。对此,佛山市积极探索农村政务村务分开,在农村建立行政服务站,并由党支部成员担任服务站负责人,使基层党支部更好地联系和服务全体居民,把行政服务站建设成为党和政府在基层执政、服务的坚实平台。三是建立参与机制。建立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倾听民意、联系社区制度。有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让社会各界代表共同参与,成立咨询评审委员会。让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事项,并带动群众参与,使社会组织成为群众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服务的平台。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佛山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