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价格指导意见实为保护劣片

2012年02月28日 07:25   来源:红网   戈海

  昨日“圈内电影人吐槽马甲”在微博上曝光日前电影局向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发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票务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中指出将严厉打击偷漏瞒报票房现象,并对最低票价进行了规范。相关人士向记者证实了该文件的真实性。(2月27日《新京报》)

  《意见》指出,根据各地发展水平等因素,分别制定指导票价,指导价格为一部影片在各类地区的最高零售票价,普通影片的影院挂牌价格不得高于当地指导价格。3D、IMAX等其他制式影片的票价可在此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但最高上浮比例不超过指导票价的50%。其次,影院制定的优惠票价不得低于挂牌价格的70%。此外,《意见》还明确严禁结构票价和任何形式的搭售行为,且电影票上标注的价格,不得包括卖品及其他附加费用,以保证所得票款全部参与票房分账。

  电影市场票务管理的混乱一直是个不争的事实,公众也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出台指导方针以及制度规章来规范市场中的不合理行为。但坦率来讲,电影局这次所发布的这一指导意见,可以想见,并不会起到严厉打击偷漏瞒报的现象。道理很简单,这份意见对电影制作方、电影院等获利方的“爱”明显多余对电影消费权益的保护,尤其对劣片的保护显而易见。

  意见对电影票价的指导,包括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名义上是保护消费者利益以及打击偷漏瞒报票房,但实际上,看过指导意见后,更多人产生的印象却是电影局在保护中国的劣质电影。应该承认,自从中国的电影市场开放后,中国引进了一系列国外制作精良、可观赏度极高的影片,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使得公众的欣赏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质量上的差距也让内地电影行业备感压力,开始努力进取。但不可否认,即便到了现在,内地电影制作水平依然乏善可陈。在一个消费者习惯“用脚投票”的时代,消费者更愿去看那些制作精良的美国大片。

  市场不相信眼泪,也不会看谁的脸色行事。内地那些只为赚钱的劣片往往会打价格牌,借此吸引一部分观众。但如此一来,本就因粗制滥造而没法获得多少市场份额的中国电影,在市场分红中更加被动。没有票房的保证,怎能说明中国电影制作的进步?怎能说明中国电影正在与国外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形成分庭抗礼的格局?从这个层面上讲,指导意见规定最低票价不得低于七折,实际上是在为这些“劣质”电影做价格底线,就像政策规定了一些农产品的保底价格。

  遗憾的是,这种做法违背了市场的基本规律。电影票价变动,符合市场规律,也符合消费者的权益。电影局不考虑如何制定相关政策扶植优秀电影制作,反而在票房保证上大做文章,以行政权力干预市场行为,实在令人遗憾。应该说,这样的指导意见根本就不是为了消费者利益出台的。虽然意见中规定影院不得出售片名与观众所看影片不符的电影票,严禁结构票价和任何形式的搭售行为,且电影票上标注的价格,不得包括卖品及其他附加费用。但如果价格指导成行,意味着劣片票房有了行政保障,自然不需要结构票价、搭售等行为。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