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的利益输送链亟须斩断

2012年02月27日 09:51   来源:人民日报   吴秋余

  垄断企业的“暗箱操作”、“顺水人情”,最终得到好处的是一些个人和企业,而吃亏的则是整个国家和广大百姓,因此亟需加快改革,打破垄断。同时,垄断行业的项目资金和日常运营情况,应当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企业的运营成本是多少,项目投资是怎样花出去的,都要给公众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近日,武汉地铁2号线广告招标结果被有关管理部门认定为无效。武汉地铁运营公司在广告招标时,一家投标的企业出价10亿元,另一家企业出价7亿元。而武汉地铁公司却“不要10亿元要7亿元”,舍弃了高价投标者。如此有悖常理的做法,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广泛质疑。

  地铁广告是一种垄断资源,也是众多广告商争相看好的“香饽饽”。地铁公司为何放着10亿元的买卖不做,却甘愿自贬身价贱卖资源?个中缘由,确实值得深思。

  据悉,以低价中标的那家企业正是武汉地铁广告项目的设计者,与招标方存在利益关联;而代理项目招标的公司,也与招投标监管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搅”在一起,严格规范的招投标就成了“走过场”。各方的利益关系虽然复杂,道理却很简单:垄断企业违背常理的操作背后,有一条符合“常理”的利益输送链条。

  近年来,财大气粗的垄断企业在工程项目和招标采购过程中乱象频出,该赚的钱不肯去赚,不该花的钱却又出手大方,背后总有一条利益输送链条若隐若现。据媒体报道,动车组列车上配备的一些洗面台、纸巾盒之类的普通设施,其采购价格远远高出市场价格。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高得离谱的采购价格并没有通过规范的招投标或市场的公平竞争,而是由垄断部门指定的供货商自报的。供货商能够拿下订单,比拼的不是自身技术、产品的过硬,而是谁与这些垄断行业或“关键人物”的关系更硬。

  在我国,垄断行业大都是国有企业。垄断企业的利益输送,最终得到好处的是一些个人和企业,吃亏的则是整个国家和广大百姓。垄断企业的一个“顺水人情”,往往不仅导致国有利润和国有资产的流失,也造成整个社会运行成本上升,加重了百姓的消费负担。因此,只有斩除垄断企业各种利益输送链条,规范垄断企业的日常运营行为,才能让整个社会从垄断带来的沉重负担中解脱出来,也才能让全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斩除断垄断企业的利益输送链条,最根本的是打破垄断,加快改革。当务之急,是引入民间资本的“活水”,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不仅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更能够起到增强竞争活力、维护市场公平的重要作用。垄断企业失去市场的优势地位,再搞利益输送的“猫腻”就很难行得通了。

  在当前一些行业垄断难以被打破的情况下,斩除垄断企业的利益输送链,更现实、更有效的手段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垄断企业日常监管和制度制约。针对垄断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行为,今年2月1日起实施的《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专门规定,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除因特殊情形外都应当公开招标。有了严格的制度,一些违规的“暗箱操作”和不正当竞争才能远离市场、逐渐绝迹。同时,垄断行业的项目资金和日常运营情况,也应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企业的运营的成本是多少,项目投资是怎样花出去的,都应给公众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